医院项目节能改造:打造智慧医疗大后勤管理平台
在所有公共机构中,医院的使用功能最为复杂,用能系统相对最多,用能时间相对最长,用能强度相对最高。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诊疗设备的不断更新,附加服务的不断增加,医院的功能仍在进一步扩展,医院的能耗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因此,深入分析医院的能耗规律与存在问题,对于提高公共机构节能水平、推广节能技术改造成果具有重要价值。
一、医院的能耗特点
(一)能耗种类多且用量大
医院能源种类繁多,一般有冷、热、电、水、蒸汽、天然气、煤、油及各类医用气体,其中,空调能耗(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供热能耗(热水、蒸汽)占有很大份额,并且比例还在逐年升高。
医院用能时间长、用量大,除门诊办公区以外,大部分空间均是全天24小时、每周七天处于使用的状态。除此之外,在过渡季节,并未达到开始供暖所要求的室外平均温度时,医院出于对医疗环境的舒适性考虑,不得不采用提前供暖、延期供暖和设置辅助热源的方式,以满足使用要求。
(二)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高
医院具有人员密度大、用能系统复杂、医疗电气设备多、基础设备运行时间长、环境要求特殊等特点,因此,医院建筑能源安全和空气品质要求比其他公共建筑要求高,因而后勤保障工作要求高。另一方面,高品质的室内环境、就医环境的热舒适对于病人疗养恢复健康是非常有益的,不可能降低热舒适性的标准来达到节能目的。
(三)用能负荷不均
医院业务科室和后勤办公部门的工作时间不一,常见部分负荷启动或局部能源供应的情况,因而“大马拉小车”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医院的用能分布相对集中,约30-70%的用能分布在门急诊部门,同时25-40%左右的用能分布在病房住院部门。
医院项目节能改造思路:
阶段一:实施系统调适(含空调风及水系统调试、阀门调试、空调冷站及末端控制优化等措施),并结合一揽子的综合节能改造措施(含空调末端设备升级改造及控制优化、空调水系统、风系统升级改造、LED绿色灯具更换及控制优化),优化空调负荷需求(减少不必要的空调负荷),提升系统运行效率,力争将空调系统效率提升至3.5。
阶段二:实施综合节能改造,通过建设手术室空调系统和冷站空调主机更换,建设高效冷站控制系统,增加冷却塔配置和手术空调建设,将空调冷站综合能效EER提升至4.0以上,实施高效热水系统改造建设,进一步减少医院能源费用支出。
阶段三:对能源系统进行专业化管控,使空调系统长期处于高效运行状态,确保空调冷站综合能效长期处于高效冷站标准范围内。
阶段四:协助医院建立满足现代化医院发展需要、安全便利、快捷高效的后勤服务管理体系,打造智慧医疗大后勤管理平台。
医院项目节能改造示例: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西海岸院区)节能改造项目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西海岸院区)节能改造项目:院区主要使用的能源种类包括电、蒸汽、水,主要用能系统分为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生活热水系统、其他动力系统,全年能耗费用约2800万元。
技术原理及适用领域
照明系统、空调能源站集控系统、空调末端集控系统、生活热水系统、余热利用系统、能耗监测平台等。院区通过节能技术改造和精细化能源管理,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降低能耗费用,最终达到医院节能运行,低碳环保的目的。
节能改造具体内容:
1. 照明系统节能改造
在改造前,院区内的照明灯具绝大部分采用荧光灯管,而荧光灯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耗电量较高,而且发光质量较差,使用寿命低。
针对院区照明系统的这种情况,并根据各区域灯具的使用特点,将荧光灯具全部更换为LED灯具,既比原荧光灯具节电一半以上,使用寿命更长,且照明环境更好。
其中,根据地下车库灯具的使用特点,将原有荧光灯管更换为微波感应双亮度LED灯管:光线暗时,智能检测到有人或有车活动时,启动18W的全亮灯状态;光线暗时,智能检测到无人或无车活动时,进入3W的微亮灯节能状态;光线亮时,即使智能检测到有人或有车活动,仍然维持3W的微亮灯节能状态。
2. 空调能源站集控系统
原有空调能源站运行控制时,冷冻水泵、热水泵、冷却水泵以及冷却塔风机都是工频运行,不能随负荷的变化而调节流量,使空调系统存在小温差大流量现象,导致水泵耗电量较高。冷水机组、采暖换热器一次侧电动调节阀、水泵等设备依靠人工就地手动控制且设备之间缺乏关联性,使系统运行匹配差,综合运行效率较低。
针对空调能源站的控制情况,对机房内的冷热水管道增设各类远传仪表,如流量计、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压差传感器、室外温湿度传感器等,并将原有系统控制柜统一更换为PLC变频控制柜,在物业班搭建集中控制平台,以便集中监控。
新增的空调能源站集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各环路管网与设备的运行状态,并将数据汇集到监控中心;根据当前用户的负荷需求等条件,实时确定冷、热水系统最低能耗运行工况下主机运行台数及设定温度,循环水泵的运行台数及频率,冷却塔的运行台数及风机频率,同时根据确定后的各环节运行参数,实现系统的自动化运行。
空调能源站集控系统可实现按需供能,提高空调采暖与制冷的系统能效,降低运行能耗,节省能源费用。
3. 空调末端集控系统
由于门诊区域大部分科室使用时间为白天,在非开诊时间无需供暖或供冷,而且依靠个人管理不能保证下班时都能关闭房间及公共区域相应的空调末端,将导致夜间不必要能源浪费。另外也存在空调末端温度设定过高或过低的现象,使供暖或供冷系统能耗较高。
针对以上情况,将门诊楼内原就地控制温控器更换为智能远传温控器,并通过集中控制平台,对空调末端系统分区域按用能特点制定供能策略集中控制与管理。
该空调末端集中控制平台可远程设定该区域空调末端机组自动启停时间,实现上班前开启,下班后自动关停;设置空调末端机组温度高低限值,避免现场温度设定过高或过低,导致室温达到使用要求后仍高风速供热或供冷;并且远传集中控制并不影响现场使用人员的就地控制,若空调末端机组自动关停后,使用人员可通过现场温控器开启运行。
该集中控制平台使末端用能需求与供能负荷匹配合理,并杜绝不必要的浪费,以降低空调末端风机盘管机组以及供能机组侧的运行能耗。
4. 冷水机组配置冷凝器胶球清洗装置
机房内冷水机组使用年限已久,尤其冷凝器受冷却水水质的影响,内部存在大量污垢,不仅会增大运行阻力,而且导致换热效率降低,增加能耗。
针对冷水机组冷凝器内部污垢情况,设置冷凝器胶球清洗装置。该装置综合过滤、流体力学、发泡纳米橡胶球、微电脑控制等技术达成最简单的冷水机组循环水系统一站式解决方法。
其工作原理为:发球机将胶球发入冷凝器中,胶球依靠水压差擦洗掉换热管内壁的污垢,在冷却水出口端通过捕球器回收胶球至发球机形成一个清洗循环,通过微电脑控制程序设置清洗频率和次数,达到自动在线清洗功能。可保持冷凝器内壁洁净,换热效率提高,冷水机组制冷效率提高,降低能耗。
5. 生活热水系统节能改造
院区原生活热水系统采用市政蒸汽为热源,通过半即热式汽水换热器换热提供生活热水。蒸汽热源价格较高,而且汽水换热器使用年限已久,换热效率下降,凝结水温度较高并最后直接排放,使生活热水的制备成本较高。
根据现场情况,新增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在室外温度大于0℃时为中、低区提供生活热水,其余时间利用原蒸汽热源提供生活热水。
项目所选热泵热水机具有行业创新技术直热循环双模式热水系统功能。冷水直接通过机组产出高温热水储存到保温水箱内供应用户用热水,30秒即可输出设定温度的热水,而且在用户不使用热水情况下热水温度下降了可转换为循环模式进行恒温加热,弥补行业循环式热水系统由于冷水直接补进水箱具有冷热水混水现象而导致出热水温度不稳定的缺点。
该空气源热泵热水机具有模块化集中控制系统技术,多机组热水系统可实现远程联网集中控制,自动化运行,方便运行管理。
6. 余热利用系统
门诊楼蒸汽使用过程中的凝结水集中回收至凝结水箱中,但未被利用,直接由水泵排至室外湖中。通过设置板式换热器将原直接排放的凝结水用来加热采暖回水,可降低采暖蒸汽耗量,节约能源。
科教楼蒸汽使用过程中的凝结水就近直排,凝结水热量未被利用。通过设置凝结水箱集中回收科教楼蒸汽使用过程中的凝结水,然后利用凝结水箱中的内置换热盘管预热生活热水,可降低生活热水蒸汽耗量,节约能源。
7. 能耗监测平台
院区内电、蒸汽、水等能源数据每月依靠人工统计,无法实时发现耗能异常及掌控用能状态,更没有能耗分级统计、能耗分析、定额管理等功能。
针对这种情况,根据院区各能源系统的分支情况,设置相应的远传电表、远传水表、远传蒸汽积分仪,然后按照能源的分类对电、蒸汽、水等计量数据实时远程采集;其中水和蒸汽实现二级计量,用电实现三级计量。
通过搭建能耗监测平台实现建筑能耗的分项、分区计量和实时监测,建筑分项能耗统计和分析、重点用能设备能耗统计和分析、能耗定额管理、能耗异常报警、能效公示等功能;通过对各分类、分项能耗数据的合理采集,掌握不同医疗功能区域能耗及重点用能区域的能耗,有效指导医院能源管理,实现管理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