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领域碳中和建筑实施方案

目前大部分绿色建筑评价流程在项目的中后期才会启动,而前期如概念设计阶段的设计决策往往对中后期方案深化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内容包括明确星级目标、充分理解《标准》、获取信息支持设计决策、初步评估以确定下一步设计优化目标等。

产品详情

  碳中和建筑概念: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要达到碳中和,一般有两种方法:通过特殊的方式去除温室气体,例如碳补偿;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

  建筑碳中和实施方案

  一、降低成熟建造技术造价

  高性能的外围护结构是从源头降低建筑用能需求的较为成熟的关键技术。然而,中国高性能的门、窗、外墙长期存在依赖国外进口、造价较高等问题。

  通过技术引进、产业本土化、工程作法创新等手段,可大幅降低高性能外围护结构等成熟技术的造价,是实现建筑部门碳中和的关键方向。

  相关推荐:

  二、推广新能源技术的应用

  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储能、智能充电等是实现建筑碳中和的新兴技术。

  从产品设计、技术性能、经济性等方面来看,这些新兴技术尚未成熟,仍需要政策与市场的大力支持。

  大规模推广和利用有利于建筑碳中和的新技术,将拓展建筑碳中和的技术选择,可加速建筑碳中和的早日实现。

  相关推荐:

  三、挖掘本土低碳建筑材料

  近年来,盛产木材的欧美发达国家开始探索纯木结构等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并积累了大量技术经验。

  然而,中国木材短缺,不适合走纯木建筑的技术路线,而应尝试探索竹材、夯土等因地制宜的绿色、低碳、可回收的建筑材料,并加强传统工艺的现代化发展,结合装配式技术,推动中国建筑材料绿色低碳发展,为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贡献力量。

  四、优化区域建筑能源应用

  在类似中央商务区(CBD)、旅游度假区、创新产业园区等的区域内,建筑用冷、用热、用电需求量大,采用传统的能源供应方式,将消耗大量一次能源。

  应结合本地的资源条件,合理采用地源热泵、水源热泵、分布式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技术,满足区域用能需求。

  五、加强建筑的信息化管理

  建筑行业的信息化水平长期落后于其他行业,而建筑碳中和的实现有赖于建筑信息化技术、建筑能耗模拟技术、建筑智能化管理技术的提升。

  通过建筑信息化技术推动建筑行业标准化和智慧化的管理,提升建筑行业整体效率,实时追踪并有效管理建筑碳排放。

  相关推荐:5个碳中和建筑详解:建筑如何实现碳中和

  中国首个可再生能源“碳中和”智慧园区:成功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背景下建筑碳中和现在与发展趋势

  这与我国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有关。2021年11月发布的《上海市绿色建筑“十四五”规划》提出,至2025年上海建筑领域碳排放量控制在4500万吨左右。这意味着,“十四五”期间上海市需要在新增建筑面积的同时缩减碳排放量。这对上海建筑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

  上海作为中国低碳城市的引领者,今年5月份发布了《上海市公共机构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市需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3000万平方米,推动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不少于800万平方米,自2022年起,新建党政机关、学校、工业厂房等建筑屋顶安装光伏的面积比例不低于50%。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