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萃|怎么实现科技园的智慧、生态和健康目标
一、智慧的园区
1、多功能服务空间的可达性
园区整体的功能布局按照这种混合功能布局方式,将园区中服务空间与生产科研空间最大化地混合布置,缩小服务空间的服务半径,最大化丰富工作人员的生活和娱乐。园区内的所有服务空间都可以在5分钟的步行距离内达到,方便高效。同时通过屋顶平台、走廊,将服务功能平台相连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服务空间的立体可达性。在园区的功能布局内植入创新交流平台,使工作人员在进行创意规划和思考时,不需要坐在办公桌前,可以到创新的公共空间中,休息和寻找灵感,并与其他的工作人员交流以启发创意。
1)屋顶平台花园,高楼连接;
2)创新性的公共空间——创新交流平台;
3)步行优先的园区规划,便捷到达各功能区。
2、多元文化共融
1)立面意向,体现当地历史文化,科技创新型建筑材料;
2)主题广场、小品;
3)整体建筑群的形态,与场地地形地貌的结合。
3、智慧的孵化
小型创新企业需要研发实验室、展示中心、会议中心等,小企业不可能具备的条件,可以通过公用场所租借。
4、智慧化管理
网络智能化园区物业,程控型绿地微灌系统、中央监控与管理系统,为高楼间的日常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生态的园区
1、园区整体生态规划策略
以中等规模产业园区为例,园区的整体规划宜沿地块的周边规划建筑单体和群体,形成一个围合的空间,一方向为城市提供了一个更为立体和完整的形象,另一方向也充分利用了城市的沿街空间。最大化地形成了一个内中庭空间,形成园区的小环境。通过对园区风环境和光环境的筛选,确定园区最佳的建筑布局情况,最佳的建筑朝向及出入口方向。
1)整体的布局,考虑风环境,光环境,水文地质等,综合利用;
2)整体的雨水回渗,收集及回流,即“海绵城市”规划概念的体现;
3)废物分类处理,回收利用;
4)园区动植物的多样性。
2、园区单体的生态规划策略
在建筑单体规划中,充分利用绿色建筑的规划手法,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根据国内外绿色建筑的技术手段,从建筑表皮到建筑内空间环境、内部生态系统进行科学规划和研究,大胆创新。
1)双层呼吸式玻璃幕墙结构;
2)混合通风系统;
3)立体式绿化着力打造小区域生态系统,调节室内温度与湿度。
三、健康的园区
1、健康的办公环境
室外景观可以以水、石、泉、木、花、亭等为主题,通过现代的手法着力打造传统庭园氛围。植物绿化按照地方特色,山水园林等特点,选择易成活、耐虫害、经济美观的树种,搭配常青树种和落叶乔木、观赏果木等等,使得主题景观突出,细部景观衬托,春季赏花、秋季观果,四季常绿,营造自然清新的氛围,为使用者提供舒适宜人的景观环境。在办公建筑内部,可留有中庭共享空间,围绕中庭成为开敞办公和独立办公相结合的办公场所。中庭作为建筑的中心区,布置景观电梯、服务前台、开放阅览区、休息区……等公共功能,为使用者提供休息、交流的舒适空间。
1)中心花园,景观中心、交流中心、文化符号、形象中心;
2)屋顶绿化平台,交流活动的舒适场所;
3)楼层花园,室内生态系统的节点,随时随地放松休闲的场所;
4)健康的办公环境,有机环保的室内装修材料。
2、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园区内倡导健康的生活、工作方式,将饮食、娱乐等服务设施有机结合进入工作功能区,为员工的身心健康提供各项服务支撑。在园区内设置公共慢跑步道,在公共休息平台设置健身器材等,将运动带入员工的日常生活中。
3、健康的管理
在园区内设置健康咨询及管理体系,利用互联网管理优势,对个人健康信息进行采集,定期提供养生医疗服务信息等,随时随地实现员工健康管理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