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灌溉中常见的几种方式
国内现有常用节水灌溉办法涵盖渠道防渗、喷灌、微喷灌、渗灌和滴灌等,均为人为调节灌溉机遇和灌水量,归于“被动式”灌溉模式。以色列滴灌技能被公认为现阶段效果最好的节水灌溉技能,国内自上世纪70 年代末引入以来,取得了长久发展。可是滴灌灌水器为了完成更小流量的灌水以及长距离铺设, 就必须不断地减小流道尺寸,由此带来了流道易阻塞及制作难的问题。
一、渠道防渗
途径输水是现阶段国内农田灌溉的首要输水办法。
途径防渗是削减途径输水渗漏丢失的工程方法。不仅能节约灌溉用水,并且能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防止途径的冲淤和坍塌,促进流速进步输水能力,减小途径断面和建筑物尺度;节省占地,削减工程费用和维修管理费用等。根据所运用的资料,途径防渗可分为:①三合土护面防渗;②砌石(卵石、块石、片石)防渗;③混凝土防渗;④塑料薄膜防渗(内衬薄膜后再用土料、混凝土或石料护面)等。
二、管道输水
管道输水灌溉是以管道代替明渠输水灌溉的一种工程方式,水由分水设备输送到田间。直接由管道分水口分水进入田间、沟畦。管道输水有多种使用范围, 大中型灌区可以采用明渠水与管道有压输水相结合, 有专门为喷灌供水的压力输水管道, 还有为田间沟畦灌溉的管道输水。管道灌溉的特点是出水口流量大,出口不会发作堵塞,仍属地面灌溉技术。
三、喷灌
喷灌作为一种较为老练的节水灌溉技能已广泛运用于世界各国的绿色农业灌溉中。国内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对喷灌技能开展了很多实验研讨和推广。我区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引进了喷灌技能。在多年的实际应用中,喷灌方式以其习惯能力强、技能先进以及许多长处引起广泛重视,得到进一步进行。
四、微喷
微喷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型喷灌方式。这是使用塑料管道输水,经过微喷头喷洒开展部分灌溉的。它比一般喷灌更省水, 可增产30% 以上, 能改善田间小气候,可结合施用化肥,提升肥效。国产设备亩出资一般在500 元-800 元。首要应用于果树、经济作物、花卉、草坪、温室大棚等灌溉。
五、滴灌
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经过直径约10mm 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开展部分灌溉。它是现在干旱缺水地区最有用的一种节水灌溉办法, 其水的利用率可达95% 。滴灌较喷灌具有更高的节水增产功能,同时能够结合上肥,提升肥效一倍以上。可适用于果树、蔬菜、经济作物以及温室大棚灌溉,在干旱缺水的地方也可用于大田作物灌溉。其不足之处是滴头易结垢和阻塞,因此应对水源开展严格的过滤解决。现在,国产设备已基本过关,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发展滴灌。接管道的固定程度, 滴灌可分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三种类型。固定式滴灌,其各级管道和滴头的位置在灌溉季节是固定的。其长处是操作简便、省工、省时, 灌水功能好。国产设备亩出资约为700 元( 果树)-1400 元(大棚蔬菜)。半固定式滴灌, 其干、支管固定, 毛管由人工移动。亩出资为500 元-700 元。移动式滴灌,其干、支、毛管均由人工移动,设备简单,较半固定式滴灌节省出资,但用工较多。亩出资为200 元-500元。
六、覆膜灌
用地膜覆盖田间的垄沟底部,引进的灌溉水从地膜上面流过,并通过膜上小孔渗入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开展灌溉, 这种方法称作膜上灌,在新疆等地已大面积推广。选用膜上灌,深层渗漏和蒸发损失少,节水显著,在地膜培养的基础上不需再调整资料费用,并能起到对土壤增温和保墒功能。在干旱地区可将滴灌管放在膜下,或使用毛管通过膜上小孔开展灌溉,这称作膜下灌。这种灌溉方式既具有滴灌的长处,又具有地膜覆盖的长处,节水增产效果更好。
七、痕灌
2013 年2 月26 日,华中科技大学对外发布消息,校园痕量灌溉研究中心历时10 多年研宣布“痕量灌溉”技能,一举打破农作物“被动式补水”传统灌溉模式,改由农作物自主吸水、按需吸水。“痕灌”是受化学上微量元素与痕量元素概念启示而取名,主要指能在超微流量向作物长久供水, 痕灌单位时间的出水量可到达滴灌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痕灌技能的核心节水部件是痕灌控水头, 由具有良好导水性能的毛细管制和具有过滤作用的痕灌膜组成,控水头埋在作物根系邻近,毛细管制一端与充溢水的管道相连,另一端与土壤的毛细管相连,感知土壤水势的改变。作物吸水导致根系周围的水势下降,即宣布需水信号,控水头内的水不断以毛细管水的形式流向根系周围,直至作物中止吸水;控水头内的痕灌膜可避免毛细管制因杂质而阻塞,保证体系长时间稳定工作。多年田间检验表明,痕灌比滴灌节水50% 左右,即使在滴灌无法运用的区域也可推广应用。痕量灌溉应用远景宽广。痕灌节水技能能耗更少,节水更多。尤其是能够突破在惯例节水灌溉很少触及的荒漠化管理、矿山修正、城市绿化等范畴的进行,能为解决粮食安全、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危机作出贡献。水利部等相关部委已表示将进一步深入研究此项最有效地节水灌溉新技能,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大田检验,不断堆集经历,逐步完善技能,使之在更大规模推广应用。
平台旨在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