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平台自动发现道路拥堵,智能预测道路异常
智能交通对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实现智能交通具有重要作用,交通数据资源的开放和共享是智能交通建设成功的重要保障。如何解决城市交通管理问题,实现政府数据的传导?如何让应用场景牵引,催生经济发展新动能?北京副中心率先探索推出智能交通应用场景,带来答案。
10月13日,市科委与通州区政府联合召开新场景新闻发布会,共同发布了智能交通领域的一个应用场景项目——城市副中心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平台。该平台将综合应用大数据、视频分析、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自动发现道路拥堵,智能预测道路异常,及时发现交通违法行为,帮助交通出行更加顺畅。
实现了交通数据共享
该项目由区经信局、通州公安分局、交通局、城管委、交通支队联合组织,聚焦当前城市副中心交通管理的难点问题,梳理五个方向11个场景的诉求。
交通数据共享的实现是该平台项目的一个突出特点。项目聚焦全球路网交通运行场景,通过引入数据共享交换、视频结构化算法技术、视频分析技术、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聚焦交通管理中的痛点和难点,有效改善城市副中心交通环境,提升交通管理效率,增强多部门间数据共享和联动能力。
未来,城市副中心将建设基于政务外网的交通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集开发、配置、部署、管理、监控、安全于一体的数据交换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实现全区约2000路交通流视频数据、约20000路雪亮工程视频数据的数据汇聚。
据了解,交通视频数据资源汇聚后需要进行统一的接入管理、使用管理、运维管理,以保证整个视频流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从而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数据资源体系,推进基于政务外网数据交换平台的跨平台、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共享和共用,为智能交通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探索大数据优化交通管理的新路径
因占道、路口死锁、交通事故等造成道路拥堵怎么办?而且交通运行受影响?这个平台非常擅长自动处理。
副区长苏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城市副中心将升级道路基础设施,实现视频信号全覆盖。在此基础上,通过视频结构化算法,智能识别和发现路边停车、交通事故、车辆占道施工行为,可以提高交通事件处理效率;通过对限行车辆的精准控制,可以有效调控城区车辆数量,提高城市道路交通运行效率;通过交通视频分析技术,实现对区域内行驶车辆的自动感知和识别。
“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应用智能设备提升交通管理能力,对提高道路交通监控设施使用效率、减轻路面警力部署压力、增强非接触式交通事件处置能力、减少人工上路核查具有重要意义。”苏表示,通过该场景推进公共数据开放,打造城市副中心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和出行服务质量提升的示范应用场景,探索大数据优化综合交通管理的新路径,为培育数字经济新生态提供“新引擎”。
“数字社区”、“智能行政办公区”、“数字城市绿心智慧应用”
科技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建设发展的动力。统筹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资源优势,让更多的科技企业服务和参与城市副中心的应用场景建设,既是城市副中心建设进入快车道的现实需求,也是科技创新的使命所在。
市科委二级巡视员王建新在发布会上介绍,在各城区的共同努力下,今年城市副中心技术应用场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顶层设计方案,明确了“智慧大运河(通州段)”、“数字城市绿心”等8个应用场景的重点和实施路径;建立了城市联动“1+1+8”工作机制,组建了包括28位行业专家、60家行业优势企业的智库,深度参与城市副中心应用场景建设。同时梳理了应用场景建设的34项重点任务和70项要求。
成熟批次,发布批次。今年7月,我区在参加北京市第二批新场景新闻发布会时,发布了6个城市副中心首批应用场景项目,涵盖产业发展、城市管理、民生服务三大重点领域。其中,“数字社区”、“智能行政办公区”、“数字城市绿心智慧应用”场景下的人脸识别、环境预警、服务机器人等技术点已正式开放。
“从两个多月来取得的成效来看,新现场的建设有效解决了工作中遇到的瓶颈问题。通过引入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问题从提出到解决有了新的路径。同时也促进了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联动,提高了应用新技术、新模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区科委主任郭兰涛说。
打造新的场景应用示范区。
我区按照《北京市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新场景、培育数字经济新生态行动计划》文件精神和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工作安排,在市科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们正在共同制定城市副中心新场景建设的相关办法,完善工作机制。在京杭大运河通州段、城市绿心、环球影城、张家湾设计小镇、太湖演艺小镇及行政办公区、社区、智能交通、医疗教育、产业升级等六大重点领域,逐步深化新场景建设机制,探索为产业发展和技术迭代升级提供新平台和新机遇的方式方法,为城市副中心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和活力,力争尽快将城市副中心打造成科技创新场景应用和政策改革突破的先行示范区。
“此次发布的场景项目是深化实施北京应用场景建设的重要体现,是我们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城市副中心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向科技创新企业发布的英雄榜。希望各类创新企业积极参与城市副中心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示范应用。”苏表示,下一步,城市副中心将陆续发布应用场景项目,通过开放应用场景,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吸引更多创新型企业在城市副中心发展。
实现多路数据源的智能分析
记者:此次发布的智能交通项目,通过新场景的构建,发现了哪些新技术?如何应用,有哪些创新亮点?
通州交通支队副支队长贾双明:我们计划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城市副中心城市视频感知分析系统,构建交通事件感知服务,实现多路数据源智能分析。
首先基于海量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和挖掘,对进入六环的各个方向的视频监控进行巡逻。同时,针对不同区域设置预设位置,绘制虚拟线圈,根据执法管理规则对线圈内车辆行为进行分析判断,进行预警,处罚交通违法行为。
其次,采用AI智能识别算法,可以根据交通事件视频优化算法,使车辆信息和交通事件判断更加准确;同时可以自动过滤视频背景,在晴天或雨天、昼夜转换等不同天气条件下,精准智能识别交通事件。
此外,交通事件感知服务中还加入了许多其他视频分析算法,如影响交通运行的交通事件和交通违法行为的自动检测和预警,如道路占用、道路拥堵、路口溢出、皮卡车和封闭货车超限、交通事故、机动车逆行、路边违法等。通过指挥调度和道路事件监控,及时发现道路上的各种异常,并通过数据共享,与其他部门有效联动,快速处置,消除安全隐患。
记者:大数据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信息技术手段。作为“国家大数据战略”的主要实施部门,经信部门在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平台场景化项目中做了哪些工作?
区经信局局长雷岩:2018年4月,市政府成立了大数据工作推进小组,发布了《北京市大数据行动计划》。2019年5月,大数据工作推进小组发布《北京大数据行动计划2019年重点任务》。
今天发布的城市副中心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平台场景项目,是在新场景建设工作的驱动下,将城市副中心交通环境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应用场景,不考虑我们现有设施、设备、数据资源的归属,综合考虑交通环境管理相关的所有因素,符合我们经信局推动的大数据工作理念。
三步形成了大数据基础工程和大数据服务应用
通过对交通场景的分析,会同通州公安分局、区城管委、区交通局、区交通支队等单位,应用新技术解决交通环境管理中遇到的难题,形成了大数据基础工程和大数据服务应用,满足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平台场景的数据需求。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全区视频共享交换:建设了视频汇聚平台,最大程度整合碎片化信息资源,实现全区各委办局建设的视频监控系统统一汇聚,形成完整的大“数据资源库”,告别信息孤岛,促进视频监控数据共享交换;
二是目录链引领政府数据深度共享:搭建区级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目录链平台,打通全区40多个政府系统的共享通道,实现数据确权、数据防篡改、数据资产服务,打造新型开放数据共享,提升全区政府数据汇聚利用能力,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更深基础;
三是全域交通大数据分析服务:通过分析“数据资源库”中的数据,分析数据背后的深层次价值,探索规律,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为全域交通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决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