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img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智慧城市

首页 > 资讯中心 > 智慧城市

北京智慧监测体系: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作者: 发布时间:05-26 点击数:

  用智慧监测体系捕捉影像、声音,保护日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副中心林海里隐秘的“动物世界”

  清晨,几只野鸭正准备降落在林下水塘里“沐浴”,没想到喜鹊也相中了这里,双方很快“扭打厮杀”起来。

  密林深处,成群的野鸡正朝着同一个方面行进,其中几只小步快跑,像极了上学要迟到的小朋友。

  镜头一转,铺满阳光的草地上,一只圆滚滚的土拨鼠正在谨慎觅食,三步一停,两步一望,小嘴不停地吃草,后腿也没闲着,挠了几下痒痒。

  这些颇有意思的画面可不是来自动物纪录片,而是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张家湾、潞城等9个集体林场安装的红外相机在野外拍摄到的珍贵影像。

  24小时采集野生动物影像

  城市副中心从2021年开始采用红外相机开展野生动物监测,截至现阶段已在9个集体林场架设了106台设备。红外相机每天24小时工作,记录下了林场中隐秘的“动物世界”。这些生动的画面,是“千年之城”生物多样性愈发丰富的绝佳注脚。

  在张家湾集体林场,记者在密林深处见到一台红外相机。它被捆绑在距离地面半米高的树干上,外壳的颜色也和树干接近,再往旁边看,还有一些人工搭建的灌木丛。

  “和传统的监测方法相比,红外相机技术对动物干扰小,并且可以持续不断拍摄。”通州区林业工作总站工作人员代贺然说,副中心架设的红外相机有两种,一种可以通过移动网络实时上传影像;另一种是影像素材暂存在机器内,工作人员每2至3个月回收整理一次。

  红外相机旁边人工搭建的灌木丛,有个学名叫“本杰士堆”。虽然名字洋气,但作用很好理解——人工搭建出空间,供小动物们在里面藏身、觅食,动物们都来了,林子的生物多样性自然就提高了。在副中心集体林场中常见的小微湿地、人工鸟巢、“昆虫旅馆”,在作用上也都与“本杰士堆”类似。

  大运河畔“闻声识动物”

  2021年至2022年,通州区园林绿化局协调各方,持续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系统,在副中心规划建设完成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49处,小微湿地114处,搭建“本杰士堆”376个、人工鸟巢1285个、“昆虫旅馆”363个……这些空间附近的红外相机,捕捉到了大量视频素材,根据这些资料,工作人员可以更加了解小动物习性,适当优化保育小区的规划建设内容。

  举个,在小鸟多的地方,需要栽种一些果实较小的果树作为食源;经常有土拨鼠、黄鼠狼出没的林地,“本杰士堆”出口要适当扩大;小微湿地的坡度也要适当放缓,方便小动物们喝水……

  北京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由于处在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上,每年春秋两季,大量的候鸟在迁徙时会途经这里。已成功构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副中心,森林总面积已达45.83万亩,境内13条大小河流更是为候鸟提供了不错的歇脚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都在副中心发现过。

  “截至现阶段,副中心记录到的野生鸟类已达364种。针对鸟类在林地中不好拍摄、不易辨别的难点,大运河畔还有一套鸟类声纹识别系统。”通州区园林绿化局资源科工作人员郎冀轩说,这套系统通过不知疲倦的“顺风耳”,24小时记录周围的每一声鸟鸣。

  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年内完成

  《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中提出,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顺应自然,呵护蓝绿空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通州区园林绿化局计划今年完成辖区内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2025年年底前完善重点区域和关键物种的监测制度和保护措施,完善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体系。

  生物多样性调查组工作人员介绍,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体系将综合应用红外相机、卫星遥感、物联网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基于图像、声音和环境DNA的先进技术实现数据采集的统一规范,建成集数据采集、传输、识别鉴定、应用产出于一体,全天候运行、空天地一体的监测体系。

  通州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高琼表示,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获得的图片、视频、声音不仅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也是向广大人们进行科普教育的生动素材。按照工作计划,通州区筹备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生物多样性主题展览”“生物多样小记者”等主题自然教育活动,带动生物多样性宣传进社区、进乡镇、进校园。


上一篇:农村供水专业化运营服务体系:助力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下一篇:规划建设“智慧文旅大脑”,新型智慧城市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全面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 城市副中心构建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
  • 城市副中心率先迈入营商环境5.0时代
  • 供电服务智能“虚拟柜员”推动‘双碳’目标
  • 专207路公交车增设三站 打通前往地铁站的“最后一公里”
  • 市经济信息化委到通州解读《城市副中心新型智慧城市规划方案》
  • 城市副中心年内实现共享单车“电子围栏”全覆盖 现阶段已完成2180处_行政办公
  • 云端公共就业服务7×24小时不打烊
  • 北京建院发布智慧建筑运维管理平台研发成果 张家湾设计小镇将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互联互通互动
  • 群众办事从“只跑一次”迈入“一次不用跑”时代 城市副中心不动产登记领域 类高频业务全程网办
  • 着力打造京津冀航运枢纽和智能创意高地 顺丰华北智慧物流总部竣工

产品推荐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城乡建设领域碳中和建筑实施方案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服务热线
0512-83898135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苏州市产研院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澄阳路116号阳澄湖国际科创园3号楼4层
邮箱:scrhjj@163.com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版权所有2010-2022苏州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224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