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专题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img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专题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智慧城市

首页 > 资讯中心 > 智慧城市

北京600平方公里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全覆盖

作者: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发布时间:09-20 点击数:

  近来,市经信局就《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征求意见稿)》对外征求意见。本市拟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用于城市公共电汽车客运、网约车、汽车租赁等城市出行服务。

  示范运营拟实行申报确认制度

  2020年9月,北京率先建设全国第一座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围绕“车路云网图”五大要素,进行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关键技术验证。如今,人们在示范区已经能一键约来自动驾驶“出租车”,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周边已开跑无人驾驶小巴,无人零售车、无人巡逻车、无人清扫车等纷纷上路。

  现阶段,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累计为31家测试车企发放了道路测试的牌照,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超过2800万公里。市经信局披露,为进一步增强本市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创新能力,聚焦处理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运营难题,有必要充分发挥地方立法实施性、补充性、探索性功能,为进行自动驾驶汽车创新活动提供兼具确定性与开放性的管理框架,为推动自动驾驶汽车产业高品质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征求意见稿为自动驾驶汽车设定了丰富的应用场景。符合国家和本市相关规定的自动驾驶汽车,按照保障安全、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进行道路测试、示范应用、示范运营、道路运输服务试点等创新活动。本市拟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用于城市公共电汽车客运、出租汽车客运(网约车)、汽车租赁等城市出行服务,除危险货物运输外的道路货物运输,摆渡接驳、环卫清扫、治安巡逻等城市运行保障,以及国家和本市支持进行的其他应用场景。

  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和示范运营拟实行申报确认制度,企业依照规定向主管部门申请,取得公安交管部门核发的检验用机动车临时行驶车号牌,方可在规定的区域、道路进行道路测试、示范应用、示范运营活动。

  自动驾驶安全员可远程值守

  自动驾驶汽车通行区域、道路的具体范围,由市经信局等有关部门按照确保安全、方便管理的原则,结合自动驾驶有关技术和产品发展、通行影响、社会意见等因素初步拟定,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本市也支持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完善的区域全域开放,分阶段、按片区开放重点应用场景。

  “聪明的车”跑起来需要“智慧的路”。年内,全市将实现600平方公里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全覆盖。根据征求意见稿,本市新建、改建、扩建道路也应当为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预留空间;同时,鼓励充分利用现有路侧基础设施开展智能化改造升级。

  自动驾驶汽车上需不需要配安全员?当前,北京自动驾驶示范区已经有自动驾驶“出租车”开始无人化测试,安全员从主驾逐步过渡到副驾、后排和车外远程。此次征求意见稿明确,利用自动驾驶汽车进行创新活动,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配备驾驶人或安全员。但记者注意到,自动驾驶安全员可以远程值守。

  驾驶人或远程安全员将监控自动驾驶汽车运行状态及周围环境,发现自动驾驶汽车处于不适合自动驾驶的状态或者系统提示需要人工接管时,及时接管自动驾驶汽车,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无人驾驶事故责任有“人”赔偿

  自动驾驶违法行为和事故解决备受关注。意见稿提出,自动驾驶汽车上路行驶期间发生交通违法行为的,由公安交管部门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开展解决和认定。车内有驾驶人的,依法对驾驶人开展解决;车内无驾驶人的,对车辆所有人、管理人开展解决。

  如果自动驾驶汽车发生故障或者发生交通事故,车内有驾驶人的,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警。车内无驾驶人的,远程安全员应立即报警。

  车辆在自动驾驶系统作用未激活状态下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按照现行规定承担责任;激活状态下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属于自动驾驶汽车一方责任的,由车辆所有人、管理人承担赔偿责任。


  平台旨在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上一篇:野生动物监测:新型集体林场养护信息系统
下一篇:探讨数据产业与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之路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规划建设智慧乡村10个村开通生活圈,助力智慧村庄建设
  • “互联网+停车”智能化停车新体系
  • 道路停车电子收费年底全覆盖 “道路停车缴费”小程序将上线
  • 绿色建筑规划理念引导下建筑工程三大规划方向
  • 碳中和的企业有哪些
  • 北运河榆林庄闸试用新型破冰系统可自动感知水位和水温
  • 首届“数字经济、新型智慧城市理论体系及应用实践”30日举办
  • 6款智能环卫产品将在北京投入使用
  • 城市副中心着力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样板”
  • 医疗与护理的互联网结合:创新智能养老驿站服务模式

产品推荐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城乡建设领域碳中和建筑实施方案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专题

  • 智慧工地项目数字化安全管理平台系统
  • 房屋安全监测是做什么的工作
  • 声发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 高层结构强震动监测
  • 地铁隧道自动化监测平台
  • 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 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
  • 工程结构健康监测
  • 建筑主体结构安全健康监测内容是什么
  • 房屋结构位移监测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服务热线
0512-83898135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苏州市产研院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澄阳路116号阳澄湖国际科创园3号楼4层
邮箱:scrhjj@163.com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专题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版权所有2010-2022苏州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224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