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img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房屋质量检测机构

首页 > 资讯中心 > 结构健康检测鉴定 > 房屋质量检测机构

桩基础施工与结构检测鉴定方法

作者: 发布时间:04-07 点击数:

桩基础施工与结构检测鉴定方法

一、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根据打(沉)桩方法的不同,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方法分为锤击沉桩法和静力压桩法。

1、锤击沉桩法

施工要求:

(1)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方可起吊,达到100%后方可运输和打桩。

(2)对于密集桩群应调节沉桩速率,宜从中间向四周或两边对称施打;当一侧毗邻建筑物时,由毗邻建筑物处向另一方向施打。

2、静力压桩法

施工要求:

(1)施工前进行试压桩,数量不少于3根。

(2)沉桩施工应按“先深后浅、先长后短、先大后小、防止密集”的原则进行。施工场地开阔时,从中间向四周进行;场地狭长时,从中间向两端对称进行;沿建筑物长度线方向进行。

二、钢筋混凝土灌注桩

泥浆护壁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

场地平整→桩位放线→开挖浆池、浆沟→护筒埋设→钻机就位、孔位校正→成孔、泥浆循环、清除废浆、泥渣→清孔换浆→终孔验收→下钢筋笼和钢导管→二次清孔→浇筑水下混凝土→成桩

施工要求:

(1)应进行工艺性试成孔,数量不少于2根。

(2)施工时,钻孔内泥浆液面高出地下水位 0.5m

(3)清孔可采用正循环清孔、泵吸反循环清孔、气举反循环清孔等方法。

(4)清孔后孔底沉渣厚度要求:端承型桩应不大于50mm,摩擦型桩应不大于100mm,抗拔、抗水平荷载桩应不大于200mm

(5)钢筋笼宜分段制作,接头宜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接头应相互错开。

(6)水下混凝土强度应按比设计制作强度提高等级配置,坍落度宜为180-220mm

(7)水下混凝土超灌高度应高于设计制作桩顶标高1m以上。

三、人工挖孔灌注桩。护壁方法应用较广的是现浇混凝土分段护壁。桩净距小于2.5m时,应采用间隔开挖和间隔浇筑,且相邻排桩最小施工间距不应小于5m

四、桩基结构检测鉴定技术

桩基施工前,为设计制作提供依据的检验桩结构检测鉴定,主要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桩基施工后,为验收提供依据的工程桩结构检测鉴定,主要进行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结构检测鉴定。

桩基结构检测鉴定开始时间应满足条件:

(1)采用应变法和声波透射法结构检测鉴定,受检桩混凝土强度不低于设计制作强度70%且不应低于15MPa

(2)采用钻芯法结构检测鉴定,受检桩混凝土龄期应达到28d,或者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制作强度要求。

(3)一般承载力结构检测鉴定前的休止时间:砂土地基不少于7d,粉土地基不少于10d,非饱和黏性土不少于15d,饱和黏性土不少于25d。泥浆护壁灌注桩,宜延长休止时间。

上一篇:装配式钢结构模块建筑结构设计制作规定
下一篇:屋面光伏荷载结构检测鉴定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老旧房屋安全结构检测鉴定
  • 房屋完损结构检测鉴定
  • 厂房中的大型机械装备振动问题怎么样处理
  • 厂房承重结构检测鉴定知识你了解多少?
  • 装配式钢结构模块建筑结构设计制作规定
  • 厂房是怎么样进行钢结构检测鉴定的?
  • 房屋安全鉴定的方法有什么?
  • 厂房承重结构检测鉴定常用的方式有什么
  • 桥梁结构检测鉴定中无损结构检测鉴定技术的应用筛选
  • 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部关于落实规划建设单位工程质量首要责任的通知

产品推荐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城乡建设领域碳中和建筑实施方案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服务热线
0512-83898135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苏州市产研院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澄阳路116号阳澄湖国际科创园3号楼4层
邮箱:scrhjj@163.com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版权所有2010-2022苏州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224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