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img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建筑和房屋安全检测

首页 > 资讯中心 > 结构健康检测鉴定 > 建筑和房屋安全检测

房屋地基沉降观测怎么样布点

作者:[db:来源] 发布时间:08-11 点击数:

房屋地基沉降观测怎么样布点

  建筑荷载通过地基的底面传递到地基,这改变了天然土层的原始应力状态,并经常引起不均匀沉降。地基沉降观测中不均匀的沉降将导致房屋结构性裂缝。当结构裂缝很多时,结构应力达到很高,导致承载力不足,危及房屋安全。   沉降的原因有很多,这也许是由于背景下的地质结构不均匀,或是由于温度和地下水的变化或季节变化而引起的冻胀。然后,有必要对地基的沉降开展测量,并对沉降的结构开展科学的沉降观测,以找出沉降的原因,从而制定维修计划。安排地基沉降观测点是沉降观测的首要任务。以下简要介绍了地基沉降观测点设置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般情况下,建筑物的地基沉降观测点应埋在能体现沉降特征且便于观察的位置。通常,建筑物上设置的地基沉降观测点要求在水平方面上对称,相邻点之间的距离为15-30米为宜,高度应比室外地板高300mm,并均匀分布周围的结构。   1.在建筑物的四个角,大角上,且沿外墙每隔10-15m或每隔2-3个基座;   2.在高,低建筑物,新老建筑物,垂直和水平墙的交界处的两侧,不同的地质条件,不同的荷载分布,不同的地基类型,不同的地基深度,不同的上层建筑,建筑物裂缝,浇筑后区域,沉降缝在伸缩缝的两侧,分别是人工基础与自然基础之间的边界以及填土与基坑之间的边界。   3.宽度大于或等于15米,或小于15米,但地质条件复杂,膨胀土区建筑物的承重内墙(纵向)墙内设有内墙。墙点,以及框架,框架剪,框架管,管中管结构系统建筑物,电梯井道和中间管;   4.筏基和箱基的四个角和中间;   5,多层砌体房屋纵向墙之间的距离为6-10米,水平墙位于相应的墙端;   6.在框架结创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垂直和水平壁的轴线,以及也许引起较大不均匀沉降的相邻柱基;   7.高层建筑的水平和垂直方面与两端相对应;   8.堆积重物的邻近地方,受振动影响严重的零件以及地基下方的暗岸(沟);   9.重型设备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个角,基础形式或深度的变化以及两侧地质条件的变化;   10.对于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箱,炼油塔,高炉等高耸结构,它们应沿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外围对称放置,且不少于4个点。   结构的地基沉降观测点是实时观察,是一个长期的监测过程,没有草率的空间,对操作员和仪器的要求很高。测量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以确保准确记录各种数据并为维修解决提供科学依据。

  平台旨在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上一篇:桥梁健康监测的必要性和监测内容
下一篇:厂房楼板承重检测主要内容有什么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桥梁健康监测怎么做
  • 楼宇晃动原因有哪些?房屋安全鉴定检测项目?
  • 上海玻璃幕墙安全检查做什么项目
  • 上海市将进行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百日行动”工作“回头看”
  • 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装配式住宅设计制作选型标准》的公告
  • 房屋安全质量检测鉴定报告哪里办理
  • 房屋振动怎么做检测?房屋振动测试办法?
  • 住建部发布《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避免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
  • 造成房屋漏水的原因有什么
  • 怎么确定地基承载能力?承载能力不足怎么办?

产品推荐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城乡建设领域碳中和建筑实施方案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服务热线
0512-83898135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苏州市产研院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澄阳路116号阳澄湖国际科创园3号楼4层
邮箱:scrhjj@163.com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版权所有2010-2022苏州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224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