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img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建筑和房屋安全检测

首页 > 资讯中心 > 结构健康检测鉴定 > 建筑和房屋安全检测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规范有什么要求?观测流程有哪

作者:[db:来源] 发布时间:08-11 点击数: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规范有什么要求?观测流程有哪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规范包含仪器设备、人员素质和观测时间和观测点要求与观测成功计算,按照沉降监测网的布点原则和精度要求开展沉降检测,遵循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流程,设置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等级、观测仪器和方式、周期与时间等顺序观测,下面为您详细介绍相关知识。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规范有什么要求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2、观测时间的要求

3、观测点的要求

4、自始之中要遵循五定原则

5、施测要求

6、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

7、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筛选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流程有什么

1、沉降监测网的布点原则

(1)基准点是整个观测工作的基准,为保证观测值的可靠性,需满足稳定可靠和长久保存的要求,在施工区附近共布设不应少于3个基准点。基准点应定期复测,其复测周期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宜1~2个月复测一次,点位稳定后宜每季度或每半年复测一次。当对沉降观测成果发生怀疑时,应随时检核基准点。

(2)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且方便使用的位置,一般工作基点的标志采用浅埋混凝土标,也可以设置在稳定的永久性建筑物上。基准点与工作基点应形成闭合环或形成由符合水准路线构成的节点网。

(3)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各点的位置要便于观测者开展工作,而且满足不因墙、柱的饰面施工或装修而导致沉降观测点被掩盖或破坏。

2、观测精度要求

沉降观测的等级及精度取决于设计制作变形允许值和监测的目的。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制作规范》(GB50007-2011)及《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的相关规定。

3、观测仪器及观测方式

沉降观测的主要内容是建筑物的垂直位移监测,建筑沉降观测的首次观测应连续开展两次独立观测,并取观测结果的中数作为变形测量的初始值。

4、观测的周期及观测时间

(1)周期性观测是沉降观测的主要特点之一,观测周期指前后两次沉降观测的时间间隔,以要能准确地表达建筑物发生沉降的过程并且不漏掉其沉降时刻的原则来确定观测周期。

(2)高层建筑沉降观测主要分建筑施工和建筑使用两个阶段。建筑施工阶段观测次数和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沉降速度≥2mm/d应停止施工,筛选原因,采取措施。由于建筑物在主体封顶前的施工阶段荷载调整很快,沉降量也许出现较大变化,因此在建筑施工阶段采用每调整一层即开展沉降观测一次,这样可以及时掌握沉降量与荷载的变化关系,尽早发现不均匀沉降,在沉降异常时及时增加施工方案。

(3)施工过程中若暂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建筑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一般情况下,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观测1次,直至最后达到100d的沉降速率小于0.01~0.04mm/d的稳定指标为止。

5、数据筛选解决

每次观测后,应及时对观测资料开展整理检查,计算观测点的沉降量、沉降差以及本周期平均沉降量、沉降速率和累积沉降量并绘制沉降观测曲线图。绘制沉降观测曲线首先要建立坐标系统,以观测时间为横坐标,沉降量为纵坐标。通过沉降观测曲线图可以清楚地说明时间、沉降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平台旨在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上一篇:沉降观测对资质要求以及单位资质规定
下一篇:高层沉降观测允许沉降量是多少?允许偏差是多少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钢结构有什么质量问题?质量检测的流程有什么
  • 上海虹口区一道路指示牌掉落,安全检查刻不容缓!
  • 外墙面砖脱落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 什么问题会对房屋承重造成隐患?房屋承重检测的必要性
  • 商场攀岩墙检测项目?攀岩墙检测机构找哪家?
  • 房屋安全鉴定和危房鉴定有什么区别
  • 港口码头需要做什么检测?检测的办法和标准有什么?
  • 常州某移动厕所安全性检测
  • 三类建筑物!上海统一标准排查高空坠物隐患
  • 钢结构厂房检测具体做什么项目

产品推荐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城乡建设领域碳中和建筑实施方案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服务热线
0512-83898135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苏州市产研院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澄阳路116号阳澄湖国际科创园3号楼4层
邮箱:scrhjj@163.com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版权所有2010-2022苏州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224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