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img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首页 > 资讯中心 > 物联网知识 >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爆破振动监测系统监测目的|测点布设|监测方式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11-18 点击数:

  监测目的:

  爆破振动检测(监测)是指采用专用的爆破振动测试仪器对爆破引起的振动进行检测(监测)通过数据分析计算出爆破振动峰值、主振频率和振动持续时间等指标的监测活动。通过爆破振动监测,不仅可以研究爆破地震波的衰减规律,地震波参数和爆破方式的关系,有针对性地优化爆破作业可能存在设计的问题;还可以研究建(构)筑物对爆破振动的响应特征,科学地界定爆破施工作业场所周边建筑(水坝、边坡、管道、桥梁、房屋、隧道等)的受影响范围及受损程度。

爆破振动检测(监测)规范图.jpg

  监测项目和布点:

  1、监测项目:质点振动速度、主振频率

  2、测点布置:

  •   大坝爆破振动监测:通常布置在靠近爆破源的大坝基础廊道及坝顶,帷幕灌浆区、进出水口和围堰附近的闸墩顶部。

  •   边坡爆破振动监测:坡顶边缘、坡脚处边缘。

  •   管线爆破振动监测:测点一般布置在靠近爆源一侧的外部基地表面,在某些重要的管线监测中,应将传感器放置于靠近爆源一侧地基一下,与管线位置平行。

  •   房屋爆破振动监测:一般布置在靠近爆源一侧的外部低级表面,高层建筑应在中间层或在顶层布置爆破振动监测点。

  •   路基爆破振动监测:测点布设在迎爆测路肩位置。

  •   隧道爆破振动监测:应布设在既有隧道迎爆侧一测。

  数据采集与分析:

  当发生爆破作业时,仪器自动记录和保存爆破振动数据,并将监测数据实时上传至数据模块上,数据模块对数据分析处理,自动生成分析报告。(若现场环境不具备数据上传条件,则需要专人取出仪器数据,通道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数据采集与分析爆破.jpg

  功能特点:

  1. 不挑震源:使用“与”“或”组合触发方式,满足爆破施工振动监测和强夯打桩/钻探等施工引起的连续振动监测任务。

  2. 不挑测点:使用4G通讯,无论在任何地区,都能快速组件联网进行爆破监测。

  3. 多级报警:可以设置多级预警值进行触发,短信、邮件报警。

  4. 供电方便:现场方便时可以使用电源适配器供电,当现场不方便供电,可使用太阳能板加锂电池供电,方便进行爆破振动监测。

  系统样式(爆破数据):

系统样式(爆破数据).jpg

  自动生成报告样式:

自动生成报告样式.jpg

  文章来源:http://www.boyuandianzi.com/about_149/

上一篇:桥梁监测系统监测目的|测点布设|监测方式
下一篇:古建筑物结构健康监测目的|测点布设|监测方式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设计规范与经典案例
  • 风电在线监测目的|测点布设|监测方式
  • 智慧井盖解决方案:智能井盖传感器产品切实解决城市井盖安全问题
  • 桥梁监测系统监测目的|测点布设|监测方式
  • 钢结构建筑物变形目的|测点布设|监测方式
  • 爆破振动监测系统监测目的|测点布设|监测方式
  •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识别算法有哪些作用
  • 隧道健康监测目的|测点布设|监测方式
  • 古建筑物结构健康监测目的|测点布设|监测方式
  • 超高层监测系统目的|测点布设|监测方式

产品推荐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城乡建设领域碳中和建筑实施方案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服务热线
0512-83898135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苏州市产研院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澄阳路116号阳澄湖国际科创园3号楼4层
邮箱:scrhjj@163.com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版权所有2010-2022苏州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224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