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img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建筑行业资讯

首页 > 资讯中心 > 建筑行业资讯

思萃|中学建筑规划说明

作者: 发布时间:02-17 点击数:

一、中学建筑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规划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

《民用建筑规划通则》GB50352-2005

《中小学校建筑规划规范》 GBJ50099-2011

《中小学体育设施技术规程》 JGJ/T280-2012

《宿舍建筑规划规范》JGJ36-2005

《图书馆建筑规划规范》JGJ38-99

《建筑规划防火规范》GB50016-2006

《高层民用建筑规划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无障碍规划标准》JGJ50763-2012

二、项目背景

乐平镇位于佛山市三水区中部,是三水区第二大镇(街)。乐平与佛山市南海区、广州市花都区接壤,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西二环、佛山“一环”等高速公路、快速干线贯穿辖区,交通便捷。乐平镇还是省教育强镇、省卫生镇、省重点发展的中心城镇之一,享受省飞速小城镇发展的多项优惠政策。

本项目位于乐平镇康乐大道东侧,总规划用地98233.4平方米,道路占用面积8070.76平方米,净规划用地面积90162.64平方米,地块南侧地势略高,东侧临近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与三水理工学院。现状地块主要包括农田,泥塘。

三、总体规划理念

以营造文化氛围为指导思想,创造最适学生学习、游戏和进行体育锻炼的学习生活空间。

(1)整体规划体现:文化校园、生态校园、科技校园、智能校园、和谐校园。

文化校园——在主入口校前设置礼仪广场、在教学区院落单元中设立不同主题庭院,体现学校的文化含义,营造文化校园。

生态校园——在乐平中学规划规划中以规划、建筑、景观三位一体的整体化校园规划手法,从城市到校园,从整个校园的生态环境到建筑组群,到建筑内部庭院,营造多层次的园林空间,立足于提高修养,陶冶情操,起到“环境育人”的功能。强调生态和环境优美的理念,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环境,构筑整个校园生态系统,尊重自然生态优先,结合地域地区的特点,以高起点的环境艺术及景观规划创造一个现代化的校园环境。

科技校园——建筑朝向基本做到南北朝向,充分考虑节能环保,响应“低碳社会”倡议。教室规划致力于处理各个位置学生视觉优质性。现代化的体育馆,露天的标准游泳池。充分体现超前性,科技校园理念贯穿其中。

智能校园——反映教育智能化,信息化的特点,改善各年级独立封闭的布置,把单栋布置与集中布局相结合,以适应学科交叉的教学,实训模式,创造一个资源共享,联系便捷的智能型校园的教学与实训环境。体现学科间的密切联系与交融。在规划布局,外部空间上体现院落式特点,营造流通、交流、接触方便的交往空间,体现中学激励思想,创造知识的环境特点。

和谐校园——在乐平中学规划规划中,通过合理的功能分区,岭南园林的校园环境,庭院式的空间结合。创造出师生和谐相处,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和谐有关,相互配合展现了和谐校园的理念。

分而不隔——动静分区明确: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分别独立成体系,互不干扰。

流线清晰——以一个学生的日常作息合理安排交通流线,完全吻合学生的行为模式。车型流线与人行流线科学分流,富有逻辑性的交通流线。

(2)庭院化的建筑空间

建筑是一个实体,它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工作学习的室内场所,还通过自身体型的变化组合,围合出一个室外空间。市民在这个室外空间里休憩、学习、交流、活动。这个空间是如此的重要,以致于市民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创造一个优美的室外空间,中国的岭南庭院空间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典型。它有收有放,有松有紧,虚实结合,配合绿化境的规划,做到通而不透。将这个室外空间真正变成一个建筑与人互动交流的场所。本案充分运用了这个传统但永恒的庭院空间,以期创造了一个最佳的学习场所。在本案中,建筑围合的庭院空间随处可见,既很好地满足了教学的需求,又为师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在这里,建筑默默地与人交流,市民在这里可以充分地与建筑与空间进行对话。于是,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3)大小空间的穿插组合

本案设入口礼仪广场,互相交融的教学区内庭院等各种大小不等空间。其中校入口礼仪广场是全校最大的广场空间。通过校区纵横轴线交错,将校前广场,入口礼仪广场,教学楼之间的内庭院贯穿起来,联成一体。而科技楼和行政楼之间又围合成一个充满生趣的科技广场,结合水景与校中心广场,教学广场有机地融合起来,整个校区的空间有大有小,或疏或密,似隔非隔,极尽展现了空间穿插组合的魅力,营造了一个活泼生动的校区空间。在这里,简约现代的建筑形体的,步移景迁的园林空间却让人时刻感受到岭南传统的审美文化。

四、总平面规划

1、规划结构:

在规划布局上,我们采用了“三区、三轴、六组团”的规划结构

三区:

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以及功能间的联系紧密程度,将地块划分为三个功能区域——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让功能流线清晰而且合理有序;

建筑及景观布局采用的是轴线布置。设立了一条贯穿地块南北的中央主轴以及两条由入口延伸的入口轴线,并且将建筑和景观都沿三条轴线布置,着力打造了超长的绿化景观主轴,也带来了清晰、便捷的内部交通流线;

三轴:

由各栋建筑自然围合的空间节点,将土地的利用做到最大化,为校区创造多个景观空间,避免消极空间的出现,努力营造校园内的积极空间。

六节点: 利用轴线交汇和建筑围合方式来着力打造景观节点。其中利用两条入口轴线与中央主轴的交汇点做了两个大的广场景观节点,另外也通过建筑的自然围合形成了四个庭院景观节点。景观组团与景观主轴一起塑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美丽宜人的校园环境景观。

2、功能分区:

在功能布局上,贯彻功能合理分布的原则,从功能出发,将功能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作为功能布局的主要依据,做到功能布局合理、流线清晰、效率。从布局可以看出,建筑以南北朝向为主,只是在食堂、综合楼、体育馆等对建筑日照要求较低的建筑采用了部分东西朝向。 综合楼、行政楼、教学楼、科技楼成组团布置,相互间用连廊连接,加强其交通效率。行政楼、综合楼、体育馆三者围合形成一个大的礼仪广场,也是入口广场,形成一个现代时尚、大气宽敞的入口界面,是学校对外的漂亮展示窗口。宿舍和食堂布置在地块南面,且组团布置,有利交通流线的便利及幽静居住环境的营造。建筑整体往东面布置,最大程度避免西面城市次干道——乐康大道及周边未来工业厂区带来的噪音和空气污染,同时又方便了与东面的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和三水理工学校的联系。

3、交通系统:

规划原则:人车分流,步行优先,使校园更具人性化。车行系统采用州以方形的环路围绕教学区与生活区,将外界交通对教学区与生活区的干扰降至最低。步行系统分为三级:主要步行道路、次要步行道路。

1)主入口:校园主入口位于康乐大道东侧侧,车流量不大,同时视线开阔。基地次入口位于指引性道路,交通便利又能避免流线交叉。

2)车行体系:车行体系在本规划中被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规划,校园规划为完整的车行环路。

3)步行体系:在各个功能区留出大片安全步行区,各功能组团通过几个交通节点,建立各区间的步行联系。

五、单体规划说明:

教学楼共有三栋,每栋五层,首层层高4.5米,其余层高3. 9米,内设教室可提供72班总计3500人的学生上课。

科技楼两栋,每栋五层;教学楼与科技楼之间紧密结合,相互之间采用连廊连接,呈现庭院半围合关系,附属于校区主轴线上。

综合楼一栋七层,标准层层高为3. 9米,内设电教、阅览、声乐、美术、历史、地理等功能教室,与校区内最主要的建筑教学楼围合出校园的行政中心广场。

行政楼一栋,标准层层高3.9米,与体育馆位于校园主入口处,附属于校园主轴。

体育馆首层为篮球场(并会场,设有舞台),固定看台下局部增设活动看台,提高使用率;二层为固定看台。

食堂共三层,每层层高为4.5米,每层可容纳700人同时就餐,二层设教职工就餐区。

学生宿舍4栋,每栋六层,学生宿舍采用围合式与外廊式规划;按双层床8人间规划,保障床位数大于学生数,层高3. 9米,满足双层床的净高要求。

教师公寓一栋,10层,层高3.1米,套房规划,户型方正实用。

(2)造型规划:

本案的宗旨是规划建设一个开放性的现代化学校。外型规划采用新中式风格处理手法。在建筑的立面规划中,始终将整体的协调与统一作为贯穿整个规划的重点,使外形轮廓和细部处理对环境有所响应,强调视觉的延续感,在主面处理上,采用米黄色与红色为主调,加以灰色相协调,力图创造有关现代文化气息和韵味,既可以加强视觉的冲击,又在对比中寻求整体校区的色彩平衡。立面规划简洁利索,不拖泥带水,摒弃琐碎繁沉的装饰变化。

(3)消防规划

本案按国家规范进行规划,消防耐火等级为二级。防火防烟分区及疏散楼梯设置满足要求。

六、景观规划说明:

(1)指导思想

遵从生态原则、功能性原则与植物造景原则。

1.生态原则:

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规划中采用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多物种生态原则,尽可能多的布置多物种的植物群落,从而达到最佳的滞尘、降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功能。

2.功能性原则:

景观的功能性是不可缺少的。规划中尽量做到景观与功能相结合、相统一,既要考虑景观小品的实际功用,又要满足市民的审美要求;针对空间使用者的不同,空间尺度也有所不同。

3.文化性原则:

注重校园景观的文化性将景观与建筑结合形成不同的主题,在美化校园的同时也能起到教育的意义。

(2)景观构思

除了满足日常生活学习需要外,景观规划力图充分体现校园的文化气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校园景观能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积极地引导功能。创造符合校园精神特征的优美的教学环境和理想的生活家园。

本次规划中采用了建筑常用的具有引导功能的轴线处理手法。利用轴线组织外部空间能使空间显得严谨而有序,这对于体现秩序感、庄重感的校园环境,是较适宜的方法。使校园的主体文化精神,在景观环境规划中得以延续和强化。

上一篇:思萃|新版《建筑规划防火规范》要注意的3点
下一篇:思萃|城市住宅小区建筑规划说明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思萃|提高智能建筑规划水平的具体措施筛选
  • 思萃|城市广场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汇总
  • 思萃|电厂去工业化规划项目概况
  • 思萃|城市道路规划规划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
  • 思萃|建筑方案规划的3项原则
  • 思萃|建筑改造过程中,生态适宜性技术的使用
  • 思萃|生态工业园区的典型特质
  • 思萃|古建筑规划需要注意的3点
  • 思萃|惠州某小区规划规划总平面布置
  • 思萃|概述城市旧城改造规划规划的必要性

产品推荐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城乡建设领域碳中和建筑实施方案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服务热线
0512-83898135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苏州市产研院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澄阳路116号阳澄湖国际科创园3号楼4层
邮箱:scrhjj@163.com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版权所有2010-2022苏州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224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