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首家环保领域“城市大脑”平台启用 将延伸至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进一步着力打造新型智慧城市
在通州区城市管理指挥分中心内,电子屏幕即时更新显示PM2.5趋势检测、PM10趋势检测、渣土车异常事件统计、工地异常数量统计、工地环境案件排名等信息,而这正是已试运行近一个月的通州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平台“城市大脑”。该平台通过流程再造,实现了跨业务、跨部门的协同办公,实现了环境污染事件从人工发现到实时自动感知,从多部门多头处置到“一网通办”的提升。
“城市大脑·生态环境”平台是通州区和阿里云在政务云合作的基础上,在生态环保领域的数字创新实例。4月9日,在2019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新型智慧城市论坛上,“通州城市大脑·生态环境平台”与“杭州城市大脑”、“数字福州”等10个案例成功入选“2018新型智慧城市十大样板工程”。
实现全区环境监控
作为全市第一家建成并上线运行的生态环保领域城市大脑平台,现阶段,该平台运用人工智能应用、物联网网、视频识别等技术,已经在155平方公里的通州核心区完成了智能化环境监测改造,复用了城市管理委、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委已建的1437路视频设备和生态环境局部署的1100个大气环境监测设备,每十分钟完成一次全区扫描,并第一时间将扫描预警结果反馈到综合处理平台,实现对全区的渣土车辆和施工工地环境进行有效监控,大大降低了空气扬尘污染源。
“城市大脑”:自动监测副中心环境污染。
2018年,通州区结合北京市“大数据行动计划”总体部署,瞄准城市副中心在规划建设、治理中工地扬尘、道路遗撒和渣土车缺乏统筹管理的痛点需求,在全市率先提出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等先进技术,构建区级生态环保领域的城市大脑,通过全面感知、智能识别、流程创新,来推动全区在数字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方向的突破和创新。
拥有三大“超能力”
该平台有哪些“超能力”?
区经信局有关责任人表示,该平台主要有全面接入、智能感知和一口通办三个特点。所谓全面接入,是对于155平方公里的通州核心区域完成了环境监测的智能化改造,打通了区城市管理委、住建委、生态环境局等多部门的信息平台,接入1437路视频、1100个大气预警传感器;每10分钟就可以完成一次全区域视频扫描。
智能感知,项目运用阿里云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最新技术,在视频探头覆盖的区域内,针对工地未苫盖、渣土车未苫盖、道路遗撒等问题,基于视频智能算法,实现全天候自动识别和发现。
一口通办,对于识别的各类环境问题,在不增加政府人力的情况下,通过流程再造的方式,通过网格办一口受理,统一分派来处理。此外,还梳理出一套“从AI感知,到智能生成事件,到网格办统一受理,到各职能部门处理,到最后办结反馈”的创新流程,实现了数据流与业务流的完美融合。
“该平台还可以基于数据筛选进行智能决策,通过数据的沉淀与筛选,逐步掌握各类问题的规律,为制定有关管理制度、优化业务和服务流程,进而从根本上处理问题,提供了数据和智能支撑。”区经信局有关责任人说。
向更多领域创新实践
“通州城市大脑——生态环境”项目是城市副中心数字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迈出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下一步,通州将继续践行“城市大脑”的基于数据创新的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理念,加大规划建设力度,在交通、政务、医疗、教育等众多领域进行创新实践,把精心勾勒的未来城市蓝图落到实处。
(文章内容来自通州时讯 记者:陶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