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专题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img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专题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智慧城市

首页 > 资讯中心 > 智慧城市

老旧厂房转型打造了一座“节能、环保、低碳”的新型工业厂房

作者: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发布时间:06-07 点击数:

  北京老旧厂房蝶变有了“指导书”。近来,市经信局发布《北京市老旧厂房更新导则》,这份导则将用来指导本市进行老旧厂房更新改造工作,补齐城市作用短板,提高高精尖产业承载力。

  导则明确,各区在老旧厂房更新后引进项目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智能装备等高精尖产业领域,实现高端化、特色化发展。在符合规范要求、保障安全的基础上,老旧厂房可以经依法批准后合理利用内部空间开展加层改造,但单层厂房不宜改造成三层及以上空间。

  副中心与五环内厂房改造方式一致

  诺基亚厂房变身为世界级电动汽车检验验证中心,三洋能源生产园区升级为包含口袋公园的集成电路产业公园,“沉睡”多年的冶金设备制造厂房“长”出北京首个摩天工厂……这些老旧厂房转型例子,既完成建筑升级,也实现产业的“腾笼换鸟”。

  近些年,一些老旧厂房暴露出消防安全存在隐患、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等问题。市经信局有关责任人介绍,在符合街区作用定位和规划前提下,本市鼓励物业权利人通过自主、联营、出售、出租等方式对老旧厂房开展更新改造、转型升级。

  旧厂房转向何方?按照导则,五环路以内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老旧厂房可根据规划和实际需要,引入产业创新项目,补齐城市作用短板;五环路以外其他区域的老旧厂房原则上用于发展高端制造业。

  有关责任人说,各区引进项目要结合全市产业布局、各区产业定位,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智能装备、绿色智慧能源等高精尖产业领域,进一步细分优势赛道,实现高端化、特色化发展。同时,要面向新型储能、智能网联汽车、6G、氢能、光电子、商业航天、石墨烯材料、低碳技术、空天开发等重大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领域,实现前瞻布局和探索发展。

  单层厂房不宜改成三层及以上空间

  老旧厂房过去往往设立在工业区内,周边配套较少。当转型发展其他产业时,也需要处理商业、餐饮等设施不足的问题。

  记者获悉,为处理安全、环保、便利等问题,更新改造项目可根据实际需求,配建配套服务设施。按照导则,配建配套服务设施地上建筑规模不超过更新改造后地上总建筑规模的15%,具体作用可包含行政办公、配套商业、科研用房、员工宿舍等,其用地可按照不改变规划用地性质和土地用途管理。

  能否加层改造也是很多企业关心的问题。由于工业厂房一般层高较高,一些厂房层高甚至超过10米,如果改造更新中仅设一层,既浪费空间,又会因为收益低影响企业改造升级的积极性。

  为此,导则特意明确:在符合规范要求、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可以经依法批准后合理利用厂房内部空间开展加层改造;单层厂房不宜改造成三层及以上空间,特殊情况下,确需改造成三层或以上空间的,使用作用宜定位于保障性租赁住房、便民服务等火灾风险相对较低的公共服务设施,不宜改造为餐饮、歌舞娱乐、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员工集体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要保证后期使用过程的消防安全。

  此外,更新改造项目增设必要的楼梯、风道、无障碍设施、电梯、外墙保温等附属设施和室外开敞性公共空间的,调整的建筑规模可以不计入各区建筑管控规模。

  不得对周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经开区同济中路18号,原为富智康老厂房。在回购后,实施主体对原有建筑进行有机更新,以低碳环保为核心,立面改造尽量利用原有建筑造型,减少大拆大建,优先选用绿色建材,建筑运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从而着力打造了一座“节能、环保、低碳”的新型工业厂房。

  这正是老旧厂房更新所鼓励的方面。导则明确,鼓励老旧厂房更新按照绿色建筑或者超低能耗等标准实施。

  老旧厂房更新也有底线要求:不得破坏地形地貌、自然山水格局,不得损害和砍伐古树名木、不得侵占和破坏古树名木保护范围,不得擅自占用城市绿化用地,不得对周边城市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既有建筑改造也不得降低原有建筑主体结构安全和消防安全标准,涉及既有建筑结构改造或改变建筑设计制作用途的,应当进行建筑安全质量检测。此外,还须符合各级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符合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管控要求,符合全市其他有关规划建设管控要求。

  据介绍,各区政府将组织对列入城市更新计划的老旧厂房更新项目开展全过程监督。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立足于建筑和基础设施领域数字化转型需求,研究数字化技术融合创新实施路径,制定行业标准及应用规范,研发数字孪生建筑中台,支撑研究所数字化开发需求


  平台旨在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上一篇:建设“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的
下一篇:北京城市码时空标识数据服务系统加快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脚步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京华”东六环改造工程 国内超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同步双液注浆
  • 北京城市码时空标识数据服务系统加快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脚步
  • 思萃|低碳概念下商住项目建筑规划的要求
  • 思萃|现代化的建筑规划离不开低碳理念
  • 专207路公交车增设三站 打通前往地铁站的“最后一公里”
  • 无锡锡东新城“双碳”先导区“碳实践 绿色家园”方案首次亮相
  • 安徽发布《装配式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技术规程》
  • “创新型”中小企业: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平台企业
  • 线上“极智” 线下“极致”城市副中心将建网上政务虚拟大厅
  • 常州武进加快智能建造设计节能低碳

产品推荐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城乡建设领域碳中和建筑实施方案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服务热线
0512-83898135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苏州市产研院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澄阳路116号阳澄湖国际科创园3号楼4层
邮箱:scrhjj@163.com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专题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版权所有2010-2022苏州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224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