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img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智慧城市

首页 > 资讯中心 > 智慧城市

常州武进加快智能建造设计节能低碳

作者:中国江苏网 发布时间:03-01 点击数:

  全面融入新能源之都建设,武进正以全国唯一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武进绿建区为核心区,加快推广建筑领域新材料、新工艺,提速发展绿建产业,进一步提高“含绿量”、减少“含碳量”、增加“循环量”,助力万亿之城质效更高。

  绿建扩面,加快形成示范

  践行绿色建造理念,武进全面推广新材料、新技术应用,一批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项目加快推进。前不久,江理工武进绿建区协同创新园零碳校史馆项目还捧回了2023年AHA中国区建筑设计竞赛职业组(方案设计)二等奖。

  “‘两湖’创新区建设,为绿色建筑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武进区绿色建筑和建筑产业现代化推广办公室主任黄吉告诉记者,绿建区与西太湖科技产业园联动,将在核心区全面融入装配式建造、智能建造、绿色建造、精益建造,打造韧性安全应急、近零碳排放、资源循环利用、生态景观文脉、新材料新基建五大样板,进一步放大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和应用推广效应。

  科技赋能,牵动产业转型

  不仅建筑设计节能低碳,还以科技创新为牵引和驱动,“绿色”理念逐步贯穿至建筑全生命周期。

  “站”在三脚支架上,“大脑袋”对着房间四壁360°旋转,不过几分钟,房间进深、净高、墙地面平整度、门窗洞口尺寸偏差等关键数据就传输到软件平台上,且精度在1.5毫米内——这是园区企业盎锐(常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打产品UCL360实测实量机器人的看家本领。

  传统建筑测量需携带多种工具,由两三人合作完成,不仅耗时长,测量的稳定性和效率难以保持一致,还增加多方协同成本。盎锐科技直面这一痛点,依托3D智能视觉、AI、5G、云计算等高新技术,打造“软件+硬件+云”解决方案,替代人工重复劳动,受到行业关注。

  智能建造的应用场景远不止此。在星耀城项目建设现场,建筑垃圾经工人倒入分布式收集处理系统后,被就地加工成再生材料,实现二次利用。据估算,工地每万平方米可因此减少200吨建筑垃圾。研发这套系统的常州智砼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入驻绿建区,公司董事长周岩目标明确——立足常州,加快打开全国市场。

  “当前,建筑业正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向数字化、工业化、生态化转型升级。”绿建区招商引资处副处长丁小勐介绍,力促传统产业不“传统”,园区目前已集聚智能建造领域相关企业近40家,成功打造长三角绿色建筑与韧性城市产业技术联合创新中心等多个高能级科创平台,引进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专家3名、省市级“双创”人才40余名,逐步形成全国首个智能建造产业生态圈。

  全链发展,打造行业高地

  立足先发优势,绿建区持之以恒抓重点项目招引、强优质企业培育,推动绿建产业全链条协同发展,涌现出一批行业领先的龙头企业。

  打开“双碳”数字孪生园区后台,久瓴(江苏)数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解决方案经理吴辰熟练地调出一组数据:2023年,绿建区维绿大厦实现碳排放-186.198 tCO_2e。“依托精细化建模,我们‘复刻’整个园区,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和收集数据,再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碳排放、碳抵消等进行分析和预测。”吴辰介绍,调取这些数据,相当于打开一张园区碳分析的“账单”,单位面积能耗强度如何、是否有提升空间、采用哪些方式可以实现预定降碳目标都可测算,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作为典型案例,这套数字孪生技术方案被灵活应用于全国各地的古建、水利、林业等不同领域。

  “不仅有运维智慧化的久瓴科技,我们还有建造数字化的北京广联达、建造工业化的欧本德弗集团、建造智能化的盎锐科技、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绿和环境等,贯穿绿色建造全过程。”绿建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园区产业布局已实现从绿色策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的动脉产业链整合,建筑资源节约、回收、再利用的静脉产业链延伸。接下来,还要以“绿色建筑+智联网”“绿色建筑+新材料”“绿色建筑+新能源”“绿色建筑+现代金融”为方向,进一步强链补链延链,提升发展成色。


  平台旨在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上一篇:智慧交通规划建设:自动驾驶示范区3.0扩区在副中心启动
下一篇:安徽发布《装配式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技术规程》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强化数据中心节能审查 2030年本市将在全国率先实现数据中心行业“碳中和”
  • 摄影展“蝶变”多角度呈现城市副中心十年间的规划建设发展进程
  • 潞城场站25台老旧充电桩换新 电动出租车充电平均提速10分钟,新增扫码付费更便捷
  • 城市副中心首条新型高亮斑马线亮相新华西街
  • “互联网+停车”智能化停车新体系
  • “河湖精灵监测眼”AI观鸟 浮游生物也能智能识别监测
  • 第十二届“龙图杯”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智慧建造项目介绍
  • 通州住建委北投城建中建等飞速数字化转型
  • 思萃|低碳建筑规划的3点原则
  • 探索燃气安全数智化,新奥加快数智化智能燃气系统建设

产品推荐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城乡建设领域碳中和建筑实施方案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服务热线
0512-83898135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苏州市产研院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澄阳路116号阳澄湖国际科创园3号楼4层
邮箱:scrhjj@163.com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版权所有2010-2022苏州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224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