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img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城市生命线

首页 > 资讯中心 > 城市生命线

《合肥市地下综合管廊条例》辅助建立市级综合管廊信息管理平台

作者:人民网 发布时间:12-08 点击数:

  按照新老城区因地制宜推进地下管廊规划建设;各类管线“应进必进”,对应当入廊而未按要求入廊的,相关部门不予审批新建管线。10月18日,《合肥市地下综合管廊条例》新闻发布会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随着条例的颁布实施,将有效处理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今后,合肥人们将越来越少见到因管线铺设或维修而导致的“拉链路”以及各种架设在空中的线路形成的“蜘蛛网”。

  新建道路同步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

  合肥市城乡规划建设局地下管网办主任李彬介绍,现阶段合肥地下管廊已建成运营75公里,还有30公里正在规划建设中。此次出台条例,旨在推进管廊规划建设,能够有效处理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有利于保障城市安全,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怎么样规划建设地下管廊?条例规定,在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的新建道路上,同步规划建设以干线、支线管廊为主的地下综合管廊。在老城区,应当结合城市更新、道路改造、河道治理、地下空间开发等,统筹安排以缆线管廊、缆线管沟为主的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

  当前,管廊有偿使用的强制力还不够,影响管廊的可持续规划建设发展。为此,条例规定,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入廊管线单位应当向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单位交纳入廊费,向地下综合管廊运营管理单位交纳日常维护费。此项规定可以有效缓解管廊规划建设、运营资金压力大难题。

  各类管线必须做到“应入尽入”

  条例要求,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无法入廊的除外,在已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区域内,各类管线应当入廊。既有管线应逐步有序迁移至地下综合管廊,已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区域的管线需要更新、迁移的应当按照规划入廊。

  如果管线有关单位没有做到“入廊”,条例也给出了处理方法,对应当入廊而未按照规定入廊的,管线单位在地下综合管廊以外位置申请新建管线的,相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不予审批。

  李彬对此表示,作为百年工程,管廊建成后,已入廊的管线可以实现“灵活、可重复性”铺设、维修和更换,相较于传统直埋方式来讲,可以有效防止城市道路被反复开挖,进而减少因道路挖掘造成的管线施工破坏,有利于保障城市安全。“空中‘蜘蛛网’、‘拉链马路’等现象,在合肥将越来越少见。”

  智能运维,化解“看不见的风险”

  在管廊运营管理上,条例要求,要建立市级综合管廊信息管理平台,并纳入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

  管廊运营单位应当根据相关的信息标准和要求建立综合管廊运维管理系统,实现综合管廊实时动态监测,确保廊体和入廊管线安全运行。

  据了解,条例在运营管理方向作出上述规定,旨在强化“智能运维”,发挥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合肥模式”的特色优势,建立市级管廊信息管理平台,并纳入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实现管廊信息化、智慧化安全运维监管,预防化解“看不见”的城市风险。

  来源:人民网

  平台旨在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上一篇:基于国产北斗技术着力打造的城市安全源数据服务平台在北京上线
下一篇:智慧消防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南京已建成全国首个“城市地下管网数字化工程”,着力开发“城市风险多变量预警分析模型”
  • 河北省应对暴雨洪涝灾害各项工作 全力做好监测预警
  • 安徽省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一期工程规划建设任务已圆满完成
  • 南京城市安全韧性规划建设工作
  • 西安推行城市安全监测预警更智慧|24小时在线监测全市水、电、气、暖
  • 遵义今年拟建成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
  • 河北建立燃气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推进燃气安全监管智能化规划建设
  • 山东加快推进数字变革创新,打造一批成长型智慧社区
  • 基于国产北斗技术着力打造的城市安全源数据服务平台在北京上线
  • 四川省2023年抗震救灾综合实战演练,多领域的应急设备齐齐亮相

产品推荐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城乡建设领域碳中和建筑实施方案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服务热线
0512-83898135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苏州市产研院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澄阳路116号阳澄湖国际科创园3号楼4层
邮箱:scrhjj@163.com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版权所有2010-2022苏州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224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