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推行城市安全监测预警更智慧|24小时在线监测全市水、电、气、暖
在西安市,“互联网+应急管理”成果可知可感。2月15日,西安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姚涌说:“我们正在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以更快地感知风险,更准确地研判风险,更及时地作出应急反应,使事后救援向事前预防转变。”
西安“互联网+应急管理” 城市安全监测预警三步走:
遇有突发事件时,通过应急指挥中心实现远程监控、指挥调度,快速反应处置;24小时在线监测全市水、电、气、暖等安全运行情况,实现自动预警;推行危险化学品企业“一码通”,对企业安全生产情况全面“画像”!
一、打通“数据孤岛”——快速指挥调度
各行业部门都有自己独立运行的信息传递网络。打通一座座“数据孤岛”,将各行业部门信息系统资源整合起来,是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
2月15日下午,记者在西安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看到,指挥平台大屏幕上显示着全市地铁站、水库、河道、商业街区等重要点位的实时监控图像。
被誉为应急管理系统“中枢大脑”的应急指挥中心指挥平台去年5月投入使用。中心指挥平台横向接入包括公安、水务、地震、气象、城管在内的18个市级部门的信息系统和视频资源,纵向打通了应急管理部、省、市和21个区、县、开发区的节点,在行业部门和行政区域内,信息系统已实现互联互通。现在,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对全市重点公共安全区域“全时掌控”。
作为“中枢大脑”,应急指挥中心指挥平台的投用,让应急管理工作更主动、更迅速、更高效。
西安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干部李亮告诉记者:“比如,我们接收到突发事件信息后,可以第一时间调出事发地的监控视频,通过多个角度的视频画面对现场进行初步判断,迅速向有关部门发出指令,协调、调度救援力量前往现场。”
去年汛期,西安市遭遇多轮强降水,应急指挥中心成为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工作人员另一个办公地点。去年9月26日7时30分许,工作人员监测到黑河金盆水库上游板房子雨量站12小时降雨量已经达到68毫米,并且降雨还在持续,很可能威胁金盆水库安全,影响西安市供水安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立即组织气象、水文、水务部门及周至县进行会商,决定提前加大金盆水库泄洪流量,为即将入库的大洪水预腾库容。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通过提前腾库、科学调度,有效保障了水库安全。
二、实时监测预警——守护城市“生命线”
1月4日,西安市应急管理局运维值守人员魏琛通过城市生命线监测预警平台,看到灞桥区一处供水设备发出报警。
经过对报警数值进行初步判断,平台分析是供水设备前端压力传感器存在故障。魏琛随即联系西安水务集团,督促其核实情况,尽快排除故障。
大数据延伸了风险感知触角,赋予应急管理“千里眼”和“顺风耳”。
城市生命线监测预警平台在十四运会开幕前夕开始运行,实现了全市供排水、供电、供气、供暖、城市内涝5个专项管网运行数据的实时监测,打通了全市7个信息系统,涉及5大类共22067个监测点位,初步覆盖了全市2000余公里管网。
“这些管网的安全运行,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称其为城市‘生命线’一点不夸张。”西安市应急管理局科技和信息化处处长朱新宇说。
据介绍,平台通过接入管网传感器获取数据,在遇到管网故障或发现重大隐患、发生突发事件时就会收到预警,同时可以通过视频对目标区域进行监控,再由工作人员根据预警级别进行分类处置。
“平台可主动获知安全风险,将安全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也为应急救援和抢修提供了决策支持。”朱新宇说,未来要继续加大感知网络铺设密度,指导企业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围绕公共安全、生产安全、自然灾害等领域,建设完善城市安全运行监测预警网络。
三、赋予企业“5色码”——为安全生产“画像”
“我们要守护好企业安全‘绿码’。”每天,空气产品(西安)气体有限公司安全负责人唐福生都要登录西安市危险化学品企业监测预警系统,查看企业“一码通”,将日常隐患排查结果和特殊作业情况及时反馈,作出安全承诺。
推行危险化学品企业“一码通”,是西安市应急管理局丰富安全监管措施、提升安全监管效能的一次探索。
登录危险化学品企业监测预警系统后,不仅能看到全市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基础信息、重大危险源情况、风险隐患总览等,还可以看到每个企业的“5色码”。
西安市应急管理局科技和信息化处干部张冬介绍,企业自主上传证明材料到系统后,系统会按照资质证照过期、应急预案备案过期、安全承诺不到位等对企业进行评估,逐项算分,分数越高风险越大、风险等级越高。同时,系统会依据分数对企业赋予“绿蓝黄橙红”的“5色码”。零风险企业可获得“绿码”,重大风险企业则获得“红码”。进行安全整改后,“红码”企业可以申请降低风险等级。
未来,西安应急管理局将进一步完善危险化学品企业监测预警系统,增加视频监控、风险预警等功能,让安全监管更智慧。
来源:西安市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