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img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房屋质量检测机构

首页 > 资讯中心 > 结构健康检测鉴定 > 房屋质量检测机构

沉降的原因与观测方法介绍

作者: 发布时间:04-07 点击数:

沉降的原因与观测方法介绍

1. 产生沉降的原因

  建筑物产生沉降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有两方向:一是自然条件及其变化,即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大气温度和风力等因素引起的。二是建筑物自身的原因,如建筑物本身的荷载、结构及动荷载(风力、振动)的功能。

  2. 沉降观测的方法

  第一类:常规大地测量法,包括几何精密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等。这类方法测量精度高,应用灵活,适用于不用的建筑物和工作环境。(本文所述的工程就是采用了几何精密水准测量)

  第二类:摄影测量法,包括近景摄影、地面立体摄影测量等。它适合做大面积、动态式的观测,方法简单,但是精度较低。

  第三类:专门测量法,包括液体静力水准测量、微水准测量等。它容易实现连续自动观测,但是观测的范围较小,只能提供局部的沉降数据。

  第四类:空间测量技术,包括卫星激光测距、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空间测量技术可以提供大范围变性信息,是研究地表下沉的主要手段。

  三、精密水准测量应用实例

  洛阳市某太阳能工程规划建设项目的动力中心位于该项目东北部,周边无其他建筑设施。厂房大小为36m×16m,主体为框架结构,总层数为2层,内部安装有生产纯水的大型机械装备,在机器运行时动荷载较大。该中心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墙体开裂现象,为了掌握变形情况,查明变形原因,也为进一步采取措施提供依据,需要进行连续观测,观测的主要对象为动力中心的框架柱、内外墙体、机械装备基础。

  1. 基准点埋设

  场地内基准点共设置了4个(BM1、BM2、GM1、GM3),根据现场地质情况,成孔过程中发现上部12m为湿陷性黄土,下部为密实性较好的粘土,持力明显,实际成孔在13.5m左右。基准点埋设深度达到持力层。基准点埋设好后,需经过不少于15天的稳定期。

  2. 沉降观测的方法

  本项目为独立工矿,采用假定高程。

  沉降调节网划分为基本调节网和扩展网两种。基本调节网在首次观测时建立,扩展网在测设联系点时使用。

  基本调节网采用独立建网的形式,按二等水平测量要求,单程双测站观测,将4个基准点联测成环状。扩展网在基本调节网基础上,将选定的联系点联测成网状。调节网共有8条附合线路,组成2个环,最长观测路线为4测站,最短观测路线为1测站。

  3. 测量程序

  全网按照二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首次观测采用单程双测站观测,从第2次开始,在结构检测鉴定基准点稳定的情况下,沉降点的观测按单程观测,并形成闭合环或附合线路,闭合环或附合线路长度调节在12站以内。

  联系点作为临时调节点每次均重新设置和测量,数量根据线路布置确定,测量时尽量双站上点,单站上点时,加标尺零点差改正。

  观测点主要布置在观测线路上除建筑物转角点、交接点、分界点等主要变性特征点外,允许采用间视法观测,但保证视线长度不大于规范规定的长度。

上一篇:幕墙结构检测鉴定种类及结构检测鉴定内容
下一篇:钢结构网架怎么样结构检测鉴定?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那么钢结构检测鉴定有什么要求呢?
  • 房屋灾后鉴定机构应该怎么样选择?
  • 沉降观测的具体做法
  • 房屋结构加固的安全性策略
  • 店招店牌结构检测鉴定内容及方法
  • 道路桥梁结构检测鉴定中无损结构检测鉴定技术的应用筛选
  • 房屋结构检测鉴定鉴定多少钱?房屋结构检测鉴定公司怎么样报价?
  • 无损结构检测鉴定技术在道路桥梁结构检测鉴定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 输电铁塔损伤该怎么结构检测鉴定
  • 墙体裂缝结构检测鉴定鉴定的辨别流程程序有什么呢?

产品推荐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城乡建设领域碳中和建筑实施方案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服务热线
0512-83898135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苏州市产研院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澄阳路116号阳澄湖国际科创园3号楼4层
邮箱:scrhjj@163.com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版权所有2010-2022苏州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224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