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img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建筑和房屋安全检测

首页 > 资讯中心 > 结构健康检测鉴定 > 建筑和房屋安全检测

建筑抗震鉴定的标准和设防的标准有什么?

作者:[db:来源] 发布时间:08-11 点击数:

建筑抗震鉴定的标准和设防的标准有什么?

建筑抗震等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等四大类型,其抗震鉴定标准也分为A类、B类和C类,按照不同年限的建筑鉴定标准不一。像甲类建筑抗震鉴定验算和构造均应按专门规定,而丁类建筑,7—9度时,抗震验算可适当降低要求,6度时可不做抗震鉴定。下面我们详细介绍建筑抗震鉴定和设防的标准。

建筑抗震鉴定的标准有什么

1、甲类建筑,抗震验算和构造均应按专门规定采用;

2、乙类建筑,抗震验算,可按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用;抗震构造,除9度外可按提升一度的要求采用;

3、丙类建筑,抗震验算和构造均应按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用;

4、丁类建筑,7—9度时,抗震验算可适当降低要求,抗震构造可按降低一度的要求采用;6度时可不做抗震鉴定。

5、在70年代及以前建造经耐久性鉴定可继续使用的现有建筑,其后续使用年限不应少于30年;在80年代建造的现有建筑,宜采用40年或更长,且不得少于30年。

6、在90年代(按当时施行的抗震设计制作规范系列设计制作)建造的现有建筑,后续使用年限不宜少于40年,条件许可时应采用50年。

7、在2001年以后(按当时施行的抗震设计制作规范系列设计制作)建造的现有建筑,后续使用年限宜采用50年。

8、不同后续使用年限的现有建筑,其抗震鉴定办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后续使用年限30年的建筑(简称A类建筑),应采用本标准各章规定的A类建筑抗震鉴定办法。

(2)后续使用年限40年的建筑(简称B类建筑),应采用本标准各章规定的B类建筑抗震鉴定办法。

(3)后续使用年限50年的建筑(简称C类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制作规范》GB50011的要求开展抗震鉴定。

建筑抗震设防标准是如何的

一般来说,抗震将主要根据它的使用作用的必要性,我们划分为四个等级:甲、乙、丙、丁四类。

1、丁类建筑,地震破坏或倒塌不会影响上述各类建筑,且社会影响、经济损失轻微的建筑。一般指储存物品价值低,人员活动少的单层仓库建筑

2、丙类建筑,地震破坏后有一般影响及其他不属于甲、乙、丁类的建筑;

3、乙类建筑,主要指使用作用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及地震破坏会造成社会重大影响和国民经济重大损失的建筑;

4、甲类建筑,地震破坏后对社会有严重影响,对国民经济有巨大损失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

各类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丁类抗震建筑,一般情况下,地震功能可不降低;7~9度时抗震措施按本地区设防烈度降低一度采用,6度时不降低。

2、丙类抗震建筑,地震功能和抗震措施均按本地区设防烈度采用。

3、乙类抗震建筑,地震功能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计算,抗震措施,当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提升一度采用,当为9度时应适当提升;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可采用抗震性能好,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并按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采取抗震措施。乙类建筑的地基基础可不提升抗震措施。

4、甲类抗震建筑,应提升设防烈度一度设计制作(涵盖地震功能和抗震措施)。

  平台旨在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上一篇:玻璃幕墙施工工艺有什么?安装留意什么要点?
下一篇:怎么确定地基承载能力?承载能力不足怎么办?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对于振动测试(动力响应)的初步认识
  • 玻璃幕墙哪些时候检测和维修好?检测方案和注意事项有什么?
  • 怎么确定地基承载能力?承载能力不足怎么办?
  • 电厂除尘器安全质量检测具体内容
  • 游乐设施检测哪里做
  • 结构健康监测现场,传感器埋设和组织协调的窍门
  • 厂房楼面荷载检测鉴定怎么做
  • 需要做房屋安全鉴定的房屋类型有什么
  • 房屋结构安全鉴定具体项目
  • 防爆安全质量检测主要检测项目

产品推荐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城乡建设领域碳中和建筑实施方案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服务热线
0512-83898135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苏州市产研院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澄阳路116号阳澄湖国际科创园3号楼4层
邮箱:scrhjj@163.com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版权所有2010-2022苏州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224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