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img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智慧城市

首页 > 资讯中心 > 智慧城市

“森林书苑”撑起“银杏”伞盖

作者: 发布时间:12-30 点击数:

144根形如银杏树干的柱体高耸入顶,宛如置身森林谧境;屋顶以银杏叶片为灵感,形状各异的银杏叶片构建出一座森林伞盖……有着“森林书苑”之称的城市副中心图书馆,以极富设计感的建筑形态,在城市绿心拔地而起。现阶段图书馆正在进行设备机电安装施工,即将进入室内装饰装修阶段,矗立的银杏树状结构支撑起知识的空间,一枚枚银杏叶屋盖汇成赤色方正的人文印章。

由北投集团全过程代建的城市副中心图书馆在设计之初就确定要成为集知识传播、城市智库、学习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该项目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整体造型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赤印”,方正、赤色的外形恰似一枚端庄的印章烙印在城市副中心绿心的画卷之上,高达16米的玻璃幕墙围护结构为图书馆室内引入极佳的采光与景观视野,同时模糊了建筑边界感,营造建筑包裹于自然的场景体验。

走进城市副中心图书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山谷门厅”,层叠错落的阶梯式构造,包含了充足的阅读与藏书空间,宛如一片壮观的山谷景观。银杏林一般的144根树状立柱,从“山谷”中拔地而起,上面144片银杏叶构成的森林伞盖支撑起图书馆巨大的屋顶。中铁建工集团城市副中心图书馆项目经理李勇介绍,这里的每一棵“银杏树”都是建筑技术系统的重要组成,承担了气候控制、照明、声学舒适,以及雨水处理的多重功能。

为提升图书馆透视效果,营造“透明书苑”的观感,城市副中心图书馆采用国内首个自承重式、互为支撑结构形式的玻璃幕墙,是由276块超大玻璃包裹,高透明度和开放性允许充足的日光进入。其中,南北立面主出入口的单片玻璃高16米、宽2.5米、自重达11.5吨,创造了最大规格尺寸、最重玻璃板块、最新互为肋玻璃支撑结构形式,三项均为国内“幕墙之最”。

玻璃幕墙安装过程中,项目团队采用BIM+智慧工地技术,4D进度模拟施工、三维技术交底,同时定制26组可垂直360度旋转、整体自重超过3吨的大吸力玻璃吊装吸盘,再制作特殊角度的A字架存放大玻璃。

通过折臂吊、吸盘、高空车等多种设备,合力将玻璃安装就位。“由于图书馆两块玻璃之间没有龙骨支撑传力,幕墙需要通过玻璃间超宽超厚结构胶进行传力。”李勇说,为保证结构胶充分固化,项目与厂家、实验室多次进行沟通及试验测试,确定了合适的注胶比例,稳定了施工环境、温度、湿度后,先后分2次注胶,确保幕墙结构安全稳定。 檐口吊顶龙骨在施工完成后会作为“森林边缘”。设计中,150榀吊顶龙骨造型均不相同,都是由折线和弧线组成,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榀。为了完美的实现“森林伞盖”的建筑效果,项目团队多次调整施工方案,最终采用具有超高兼容性的现场拼装焊接胎架,以保证每一榀吊顶龙骨均可以完美实现。同时根据3D模型自动生成杆件详图及清单,实现杆件的自动编号,有效避免现场施工人员用错、用混,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据介绍,城市副中心图书馆致力于着力打造最高标准的绿色建筑。图书馆屋顶金属装饰板和采光顶玻璃相结合,自然光可以直接照射到图书馆大厅,极大地降低建筑物日间照明所需用电量。同时采光顶玻璃运用了调光技术,保证读者不会感到光线刺眼。图书馆屋顶还设有光伏玻璃及发电系统,年发电量在23万千瓦时左右。未来投入运营后,相比同类型公共建筑全年可降低能耗约8%,实际碳排放约每年每平方米78.5千克,减碳比例约33%。

幕墙围挡已经拆除。屋顶银杏叶造型清晰可辨,下一步将进入室内装修阶段。

上一篇:缓解环球主题公园周边交通压力 文旅区9条道路及管线工程竣工
下一篇:市郊铁路与城铁直连直通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北京通州:践行“互联网+”行动计划 规划建设新型智慧城市
  • 强化数据中心节能审查 2030年本市将在全国率先实现数据中心行业“碳中和”
  • 城市副中心26个事项“一照(证)通办” 材料上“云”端 省力省时间
  • 万人基站数全国第一 开放上千公里自动驾驶测试道路 上半年数字经济占全市经济比重升至43.3%
  • 城市副中心年内实现共享单车“电子围栏”全覆盖 现阶段已完成2180处_行政办公
  • 道路停车电子收费年底全覆盖 “道路停车缴费”小程序将上线
  • 信息化和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分指挥部第二次全体会议暨全区召开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专题培训会
  • 燃气管网智慧化改造,实现对地下燃气管线的安全监管
  • 推出“二次过街”系统 增设彩色地灯 喷涂“礼让行人”文字 城市副中心:小小斑马线做出大文章
  • 城市副中心首家智慧银行投入运营

产品推荐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城乡建设领域碳中和建筑实施方案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服务热线
0512-83898135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苏州市产研院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澄阳路116号阳澄湖国际科创园3号楼4层
邮箱:scrhjj@163.com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版权所有2010-2022苏州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224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