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img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智慧城市

首页 > 资讯中心 > 智慧城市

搭建决策指挥平台共建“蓝天保护网”智慧环保 数字化精准治污

作者: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发布时间:08-11 点击数:

  共建“蓝天保护网” 新能源出租车“跨界”监测空气质量 智慧环保“副中心模式” 数字化精准治污

  搭建决策指挥平台共建“蓝天保护网”;175辆新能源出租车“跨界”成为移动空气质量监测“子站”;创新全链条一站式处理方案……通州区生态环境局着力打造智慧环保“副中心模式”,开启环境监管数字化精准治污。同时,围绕大气污染智慧防控,该局携手副中心科创企业共同发力,处理污染监测覆盖不全、污染源头难以量化、违规行为取证难等问题,助力副中心环境治理向精细化、科学化迈进。

  为大气污染实时精准“画像”

  在通州区生态环境局指挥中心,一块大屏正显示大气联防联控管理实时情况,两边是不断跳动变换的数值,正中是通州区全域地图,其间分布着数十个绿色、黄色的圆点。

  “不断变换的数值是PM2.5、PM10、臭氧、NO2等空气质量指标。绿色圆点代表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为优、黄色为良,现阶段我们看到圆点基本都是绿色,只有少数黄色,说明现下区域空气质量为优良。”区生态环境局有关工作人员介绍,如果出现橙色甚至红色圆点,那也就意味着该点位周边也许发生了轻度甚至中度的空气污染。

  当前,通州为22个镇(街)共配置了大气标准监测设备48台,还在全域设置了654个微型空气自动监测站,在全区建立网格化监测网络,同时结合雪亮视频,及时开展污染事件取证,快速转单办理,通过自动监测、智能识别技术及平台数据筛选解决,为大气污染实时变化趋势提供精准抓手。

  一张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蓝天保护网在副中心织就,实现动态监测、污染溯源、预测预报、调度管控、联防联控、事件筛选、事件解决等作用,打通环保监控和执法的“最后一公里”,形成了“副中心模式”的典型环保应用例子。

  出租车成空气质量监测“子站”

  除了正常搭载乘客,副中心现有175辆新能源出租车还“跨界”当起了移动空气质量监测“子站”,与全区654个固定空气质量监测子站共同织就更加严密的“蓝天监测网”。

  据介绍,有关空气质量采样监测设备就安装在电动出租车顶灯内并自动采样。车辆在行驶中就能够实时监测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污染物。

  同时,这些出租车的前挡风玻璃上还安装了走航移动视频监测设备,可以对有扬尘污染的道路开展抓拍,并自动上传平台。该设备利用AI算法,工作时与顶灯中的空气质量采样监测设备配合,不但可迅速识别造成所经路段空气质量变化的污染源,还能积累数据自我学习,识破“伪装”,让污染源无所遁形。例如行车途中的大货车如果没有苫盖或者清洗,走航设备识别出后就会自动报警,并上传到区生态环境局指挥调度中心决策指挥平台。形状各异的土堆、裸土等在走航设备面前也能被一眼识破,并留下“证据照片”。区生态环境局指挥调度中心有关工作人员介绍,在运行车辆上安装大气监测设备,可以对网格化监管尚属空白的区域提供数据补充。现阶段,有关移动互联网车载设备的监测领域已全面覆盖道路污染的传输、扩散和聚集趋势等方向,包含对空气质量指数和数据异常偏离的统计,以及区域站点浓度排行,能有效地提升环境监测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打开区大气环境精细化监管平台APP——“生态通州”,智能终端自动上报或人工巡查上报的大气污染线索均清晰在列,从事件类型、上报来源、疑似原因,再到上报流程、解决过程、完成时间都有详细记录。事件上报后1小时内就有执行人“认领”,并于24小时内解决整改完毕。

  “与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具有一定隐蔽性和滞后性不同,空气质量指标实时反映大气污染情况,有关数据每三五分钟就有新的变化。”工作人员介绍,大气污染防治涉及很多部门,过去要靠人力排查、发现、流转到有关负责部门,再到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治理大气污染,往往会滞后。如今副中心依托通州区生态环境局决策指挥平台,不仅实现对区域实时数据监测、视频监控,还建立起以事件为基准的报警机制、多维筛选机制以及AI溯源追踪、解决机制,建成生态环境“管理者的驾驶舱”,加快生态环境信息资源集约化管理。在副中心实现快速发现、快速响应,大幅提高生态环境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形成生态环境事件从监测到发现问题到处置反馈再到复查结案的整体闭环。

  副中心发力生态环保创建蓝绿交织的活力之城,如今已取得累累硕果。2017年至2022年,通州全区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均显著下降,PM2.5、PM10、NO2、SO2浓度分别下降51个百分点、41个百分点、73个百分点、44个百分点。副中心空气质量“优增劣减”情况也格外显著,2017年至2022年期间空气质量优良级别天数显著调整,2022年达标天数272天,较2017年调整77天;一级优天数明显调整,2022年为118天,较2017年的38天调整80天;重污染天数显著下降,2022年重污染以上天数为3天,较2017年减少34天。

  政企合作、科技助力,也有力推动了智慧环保领域各项成果落地。作为国内数字经济试点示范企业,副中心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罗克佳华科技集团聚焦生态环境双碳领域,助力智慧环保体系规划建设。

  在城市副中心,佳华科技参与规划建设并承担了通州区生态环境局决策指挥平台的有关服务,助力实现对副中心开展实时数据监测、视频监控,建立起以事件为基准的报警机制、多维筛选机制、AI溯源追踪、解决机制,加快生态环境信息资源的集约化管理。

  据了解,早在2013年,佳华科技在全国雾霾研讨会上就首次提出了环保“网格化”监测理念,并率先在通州落地应用。通过助力相关部门创建“大气网格化系统”,可实时发现问题、精准溯源、快速反应,为通州的大气质量改善提供数据服务。

  当前,随着环境治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佳华科技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建立起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筛选、数据共享、数据服务等一站式的数据生产、加工、应用等完整流程。2022年,该企业率先参加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数据资产评估试点,顺利完成数据资产登记、评估、融资等行业创新示范工作,并获得北京首批企业首席数据官证书、首批数据资产登记凭证,并于近期再次成功入选北京市数据资产入表试点企业。

  平台旨在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上一篇:“北京设计制作+保定制造”的智能制造产业强势崛起
下一篇: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规划建设:实时监控区域内排水、桥梁、热力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不用空调暖气,一年四季保持室温20℃左右 首个“近零能耗”样板楼亮相城市副中心
  • 5万多个城市部件有了“数字身份证”“智慧潞源”让城市管理更精准更精细
  • “京华”东六环改造工程 国内超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同步双液注浆
  • 快看!您的第一款手机已经进国博了,最贵的3万一台
  • 城市副中心26个事项“一照(证)通办” 材料上“云”端 省力省时间
  • 第五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研讨会议召开
  • 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规划建设:实时监控区域内排水、桥梁、热力、电力
  • 税惠润企“红包”“服务包”纷至沓来 城市副中心“一次不用跑”涉税业务超99%
  • “北京智造”与“北京服务”正“牵手”融合
  • 北京首支交通网络执法队伍揭开面纱,用大数据排查非京牌运营、超出运营区域、绕路多收费等行为 海量订单中自动捕捉非法营运网约车

产品推荐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城乡建设领域碳中和建筑实施方案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服务热线
0512-83898135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苏州市产研院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澄阳路116号阳澄湖国际科创园3号楼4层
邮箱:scrhjj@163.com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版权所有2010-2022苏州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224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