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img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建筑知识

首页 > 资讯中心 > 建筑知识

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发挥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示范效应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09-23 点击数:

  9月15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组织的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实施指导监督处处长聂明学、一级调研员江冰,标准定额司标准规范处处长范苏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司亚洲处处长陈帅,商务部合作司国际工程与劳务处处长靳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副所长李大伟,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标准处处长陈雷,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标准定额处处长游清华等相关部委、地方的领导,有关行业协会、企业的代表约80余人以线上线下方式参加座谈会。座谈会由聂明学处长主持。

  “中国建造”正逐步成为全球建造新典范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副司长王玮在书面讲话中强调,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是新时代工程建设标准化改革发展的战略性安排,在助推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产品、装备、技术和服务企业走出去,推动 “一带一路”倡议在有关国家落地实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他指出,目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日益增强,由中国提出和主导制定的工程建设国际标准逐年增加,主导完成国际标准、在编国际标准分别达到10多项。

QQ截图20220923162638.jpg

  承担ISO标准化技术机构取得重大突破,中国提案的地下供热管网技术委员会、装配式建筑分技术委员会批准成立,中国专家担任多个建工领域国际标准工作组召集人。在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方面,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海外凭借“中国标准”“中国方案”拓展市场,“中国建造”正逐步成为全球建造新典范、国家形象新名片。

  王玮副司长表示,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从总体上来看还需进一步加快步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主导国际标准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二是在国际上推广中国标准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三是通过标准国际化促进国内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提出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工作七点意见:

  王玮副司长就如何做好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工作提出七点意见。

  第一,推进工程建设标准化改革,瞄准国际先进水平自我提升。要加快构建国际化的、新型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打造一批优秀的中国标准推向国际。要以标准促进技术创新,以科研带动标准进步,积极探索将重大工程和技术创新、自主知识产权标准化、国际化的方法和途径。

  第二,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争取主导地位。针对国际标准的空白领域,积极以我为主提出组建国际标准组织新技术领域和国际标准新提案的工作建议;针对既有标准,积极研究与新兴技术的结合,结合我们的先进研究成果提出修订建议,取得在该项国际标准中的主导地位;在布局国内标准制修订的同时,要积极考虑同步推进国际标准项目的可行性。

  第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标准与企业携手走出去。要充分利用诸多双多边标准化交流合作机制,例如与“一带一路”国家在标准领域的对接合作,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等标准化对话,亚太、泛美、欧洲、非洲等区域标准化合作,加强我国工程建设标准的推广应用,继而转化为区域标准,成为国际广泛使用的标准。

  第四,结合国情和经济技术可行性,提高与国际先进标准的一致性。要持续开展中外标准对比研究,缩小中国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技术差距,同时在标准的编写方法等方面提高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

  第五,用好地方优势,发挥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示范效应。上海以超高层建筑、轨道交通、自动化港口等优势技术领域先行推动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工作。广西通过发挥区位优势,推进在“一带一路”沿线东盟国家国际标准化的交流与合作。希望各地通过发挥产业优势、技术优势、地缘优势等,带动行业“走出去”、标准“走出去”。

  第六,发挥团体标准作用,创新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路径。各协会、企业要积极发挥团体标准国际化途径灵活多样的优势,思考、尝试和探索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路径,提升团体标准国际化水平,推广团体标准的国际应用。

  第七,加强人才培养,扩大标准国际化有生力量。要不断完善符合国情、行业特色的国际标准化人才选培机制,开展针对性强的国际标准化人才交流和培训项目,实现个人、企业、行业多层面国际标准化能力的综合提升。


上一篇:建筑业信息化未来的发展,数字化转型新方向和难点是什么
下一篇:物联网管理平台定制品牌系统详解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中国首个可再生能源“碳中和”智慧园区:成功实现碳中和
  • 装配式桥梁施工步骤(含图解)
  • 多省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实时掌握地下“生命线”现状
  • 建筑行业低碳发展正采取哪些措施?
  • 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发挥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示范效应
  • 装配式建筑内装系统包括哪些
  • 智能建筑实例:全新腾讯总部大楼,进一步探索数字生态共同体
  • 《城市治理与服务数字化管理框架与数据》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 十四五规划:城市生产生活方式将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 日本明石海峡大桥智能建筑结构设计分析

产品推荐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城乡建设领域碳中和建筑实施方案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服务热线
0512-83898135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苏州市产研院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澄阳路116号阳澄湖国际科创园3号楼4层
邮箱:scrhjj@163.com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版权所有2010-2022苏州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224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