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img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建筑知识

首页 > 资讯中心 > 建筑知识

日本明石海峡大桥智能建筑结构设计分析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11-25 点击数:

  世界上目前最长的吊桥——日本明石海峡大桥,在1998年4月5日正式通车,由法国埃菲尔集团公司承建。全长3911米,主桥墩跨度1991米。两座主桥墩海拔297米,基础直径80米,水中部分高60米。两条主钢缆每条约4000米,直径1.12米,由290根细钢缆组成,重约5万吨。大桥于1988年5月动工。1998年3月竣工。

日本明海石大桥.jpg

日本明石海峡大桥夜景(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石海峡大桥概述

  •   建成时间:1988年4月5日

  •   所在地:淡路岛与神户

  •   外文名:Akashi Kaikyo Bridge

  •   承建商:法国埃菲尔集团公司

  •   长度:3911米

  •   道路等级:高速公路

  •   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

  •   车道设置:双向六车道

  •   设计风速:桥塔:67米/秒,钢桁架:60米/秒

  •   通航净空:净高:65米(最高潮水位),净宽:1500米

  •   抗风等级:按1次/150年的频率,可承受80米/秒暴风设计

  •   抗震等级:按1次/150年的频率,可承受里氏8.5级强烈地震

  明石海峡大桥地理位置

  日本明石海峡大桥是目前世界上主跨最长的悬索桥,海峡两岸为淡路岛的淡路市与本州岛的明石市、神户市一带,以东为大阪湾,以西为播磨滩。明石海峡最狭处约3.6公里,海水平均深度约100米。

  1、它需要穿越台风走廊,因此必须要经受住时速290公里的台风的袭击。

  2、它不仅要横跨世界上最繁忙,也最危险的航道之一,还要经过一个世界主要地震地带的中心。

  明石海峡大桥设计构建施工技术难点

  1、抗震性能的设计:可承受里氏8.5级强烈地震

  明石海峡大桥按可以承受里氏8.5级强烈地震设计。

  1995年1月,日本神户地区发生里氏7.2级地震,造成5000多人死亡。震中位于明石海峡大桥南端,距神户几公里。明石海峡大桥经历了一次严峻的抗震检验,因为桥址处的震级也接近里氏8级,当时在距该桥50 km远的桥梁与建筑都已经倒塌。地震发生时,该桥刚刚完成桥塔与主缆施工工作,开始架设加劲梁。 日本明石海峡大桥,世界上最大跨度的桥梁,包含多项世界纪录,根据初步研究,明石海峡大桥设计荷载可承受里氏8.5级地震,该桥在阪神地震中仅有微小损坏,由于地面运动。两塔基础之间的距离增加了80 cm,桥塔顶倾斜了10 cm,使主跨增加了近80 cm,从而接近于1991m,主缆垂度因此减少了130 cm。

  2、抗风性能的设计:可承受150年一遇的80m/s的暴风

  明石海峡大桥按可以承受150年一遇的80m/s的暴风设计,必须保证大桥在台风季节能够经 受住时速超过200公里狂风的袭击。为此对桥梁进行了1%模型的风洞试验,在桥塔上安装了20个质量阻尼装置。

  3、钢缆的搭建:采用1800MPa级超高强钢丝

  (1) 原来曾计划在下层桥面上修建铁路,但并未采纳。因铁路荷载要求有4条主缆,而公路交通只要2条主缆就足够了。

  (2)该桥2根主缆直径为1122mm,为世界上直径最大的主缆;主缆钢丝的极限强度为1800 MPa,也是世界记录。

  (3)主缆由预制平行钢丝束组成,这项工艺也适用于同样规模的悬索桥。

  (4)牵引钢丝由直升飞机牵引跨越明石海峡,这是世界上首次应用的新工艺。

  4、其他难点

  (1)桥基地点的选择。

  (2)混凝土的问题。

  (3)一场出乎意料的地震使建设工作面临停顿的危险。

  明石海峡大桥经受灾害

  1995年1月,日本神户地区发生里氏7.2级地震,造成5000多人死亡。震中位于明石海峡大桥南端,距神户几公里。明石海峡大桥经历了一次严峻的抗震检验,因为桥址处的震级也接近里氏8级,当时在距该桥50 km远的桥梁与建筑都已经倒塌。地震发生时,该桥刚刚完成桥塔与主缆施工工作,开始架设加劲梁。 日本明石海峡大桥,世界上最大跨度的桥梁,包含多项世界纪录,根据初步研究,明石海峡大桥设计荷载可承受里氏8.5级地震,该桥在阪神地震中仅有微小损坏,由于地面运动。两塔基础之间的距离增加了80 cm,桥塔顶倾斜了10 cm,使主跨增加了近80 cm,从而接近于1991m,主缆垂度因此减少了130 cm。

上一篇:智能建筑实例:全新腾讯总部大楼,进一步探索数字生态共同体
下一篇:中国绿色建筑:智慧能源将成为贯穿未来几年内的重要投资主线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海绵城市建设设计规划方案
  • 日本明石海峡大桥智能建筑结构设计分析
  • 绿色建筑设计方案
  • 十四五规划:城市生产生活方式将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 装配式桥梁施工步骤(含图解)
  • 《城市治理与服务数字化管理框架与数据》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 连接管理平台 (CMP) 是什么意思?做什么用
  • 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发挥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示范效应
  • 《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无人接驳车管理细则(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发布
  • 装配式建筑内装系统包括哪些

产品推荐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城乡建设领域碳中和建筑实施方案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服务热线
0512-83898135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苏州市产研院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澄阳路116号阳澄湖国际科创园3号楼4层
邮箱:scrhjj@163.com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版权所有2010-2022苏州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224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