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img
  • 首页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智慧城市

首页 > 资讯中心 > 智慧城市

北京城市副中心数字化虚拟物业服务平台完成搭建和试运行

作者:[db:来源] 发布时间:07-28 点击数:

  历经一年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数字化虚拟物业服务平台完成搭建和试运行,并在中仓、葛布店北里、西营前街3个小区试点应用。截至现阶段,平台注册居民账号140个,服务人员账号80个,产生订单318笔。

  社区物业是物业管理中的最基本单元,而社区物业服务管理水平不仅关系居民生活品质和基层治理水平,更关系着城市高品质发展。通州区住建委有关责任人介绍,从副中心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现状看,现阶段存在服务水平良莠不齐、群众满意度低等问题。

  为进一步满足居民服务需求、处理社区治理中难点问题,推动物业行业转型发展,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通州区住建委于2022年6月承接区科委课题,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研究搭建了数字化虚拟物业服务平台,创建全过程可追溯可监管、服务更快捷更优质的“一公里”虚拟物业生态圈,更好服务副中心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规划建设。

  搭建各类应用场景

  形成“6+5+18”平台构架

  “我们借鉴‘滴滴打车’模式,应用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建立数据库,链接服务需求、服务供给、平台监管等多方用户,开发服务注册、小区数据、虚拟服务、政府监管、公区管理‘五大中心’业务模块,搭建各类应用场景,形成‘6+5+18’的平台总体构架。”通州区住建委有关责任人介绍。

  具体来说,“6”指的是创建六大数据资源库,通过建立居民信息库、服务机构信息库、服务人员信息库、服务行为信息库、信用信息库和支付交易信息库等核心数据库,汇聚大量数据支撑平台应用。

  “5”是创建五大中心业务体系,统筹考虑政府、社区居民、物业企业、社区机构、服务方等物业管理行业各方应用需求,打通全生态物业服务链。一是面向服务方和物业企业,着力打造服务注册中心,提供准入资质上报、服务内容发布、接单与解决、服务费用结算等作用。二是面向社区居民,着力打造小区数据中心和虚拟服务中心,分别用于收集用户订单、评价、支付、投诉等行为数据,提供基础服务和增值服务等作用。三是面向政府,着力打造政府监管中心,提供准入审核、实时监控、上链统计、规则管理等可视化监管作用。四是面向社区机构、物业企业,着力打造公区管理中心,提供公区设施建档、公区运维和应急维修等作用,管好人事物,提高服务品质。

  “18”是创建十八大应用场景,通过数字赋能,满足物业服务管理和百姓生活服务各类需求,涵盖:基础服务场景6个,分别是公区报事、装修备案、意见投诉、小区公告、账单缴费及志愿者活动;增值服务场景12个,涵盖入户维修、保洁清理、家电清洗、家电维修、干洗护理、上门安装、友邻集市、积分商场、代收快递、社区康养、社区金融、共享车位等。

  撬动创新“支点”提供精准服务

  该平台有什么创新?区住建委有关责任人表示,该平台通过基于区块链技术着力打造O2O模式的服务平台、城市信息模型平台智慧监管应用等,针对通州区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及居住人口,按照建成年代、产权关系、管理现状等分类摸清底数,建立了主数据库,并整合海量数据,集成住宅小区及居民体征画像,助力提供精准服务。此外,还充分借鉴“滴滴打车”商业运营模式,整合物业行业内零散服务资源,形成以点带面的规模效应,同时建立起居民与物业企业(服务机构)紧密相联的O2O闭环机制,采用订单发送、接单应答的方式,为双方提供供需匹配,让物业服务更加便捷最有效地。

  “我们创新了监管模式,是由政府部门借助虚拟物业服务平台进行监管服务,严把服务机构、服务人员资质准入关,严控服务过程和服务品质,并通过抓取、整合、利用平台上物业管理有关数据,为规范管理、强化监管、提升效率、改进服务提供参考,可以说服务更可信了。”区住建委有关责任人说,虚拟物业服务平台不是简单地将线下业务迁至线上,而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协同赋能,以数据归集为基础,依托云服务平台,打破传统物业服务边界,建立起跨行业跨部门联动机制,以社区物业场景联动各部门业务资源参与社区治理,最终实现物业当代化治理、社区精细化治理和服务全面化覆盖。

  据了解,现阶段,该平台已在中仓小区、葛布店北里小区、西营前街小区等3个小区试点应用。区住建委有关责任人说,通过应用虚拟物业服务平台,可以全方位、及时响应市民生活和公共服务需求,围绕家政服务、商务服务、社区活动等,为居民提供更加智慧化、专业化、闭环化的优质便民服务,提高业主满意度,增强居住幸福感。

  下一步,区住建委还将结合在老旧小区引入托底保障物业企业试点项目,调研平台应用成效,进一步优化完善作用模块,适时扩大平台应用范围。未来,还将对接城市信息模型(CIM)和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为社区治理提供数据支撑,着力打造集物业管理、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数字化应用平台,实现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的良性互动、健康发展、生态共生,持续提高城市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平台旨在知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上一篇: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重要内容:智慧环保
下一篇:通州区博物馆排水系统改造:古人智慧搭配当代科技
返回列表

随便看看

  • 定位生态智慧小城镇 围绕行政办公功能规划建设智库集聚区 潞城镇国土空间规划草案公示
  • 向世界展示不一样的副中心
  • 信息化和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分指挥部第二次全体会议暨全区召开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专题培训会
  • 遵义拟建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
  • 道路停车电子收费年底全覆盖 “道路停车缴费”小程序将上线
  • 智慧消防
  • 智能交通平台自动发现道路拥堵,智能预测道路异常
  • 税惠润企“红包”“服务包”纷至沓来 城市副中心“一次不用跑”涉税业务超99%
  • 建筑减震垫 智能建造
  • 城市副中心实现“全域创城一张图” 运用大数据、地理信息等技术手段 随时随地发现处置问题

产品推荐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办公写字楼解决方案

城乡建设领域碳中和建筑实施方案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市政居家智能照明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能源能效监管系统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智慧建筑/智慧园区运维管理集成平台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服务热线
0512-83898135
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苏州市产研院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澄阳路116号阳澄湖国际科创园3号楼4层
邮箱:scrhjj@163.com
  • 产品与服务 建筑工业化 安全物联 数字低碳 产业数字化
  • 产业孵化
  • 资讯中心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成长与发展 团队风采
©版权所有2010-2022苏州思萃融合基建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22489号